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小鹏上市:胜利背后,挑战重重

小鹏上市:胜利背后,挑战重重

2020/8/28 9:02:34 黑船来航 原创

​在敲响纳斯达克的钟声后,小鹏汽车成功与蔚来、理想“会师美股”。

小鹏汽车

作者 | 黑船来航

出处 | AC汽车

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在敲响纳斯达克的钟声后,小鹏汽车成功与蔚来、理想“会师美股”。

8月27日晚,小鹏汽车正式在纽交所挂牌成立,成为了第三家赴美上市的中国造车新势力企业。

小鹏汽车官方透露:此次IPO发行9973.3334万股美国存托股(“ADS”),高于此前预计发行的8500万股ADS。每股ADS股相当于2股公司A级普通股,发行价为每个美国存托股15.00美元,高于每股11-13美元的定价指导区间。

小鹏汽车

此外,小鹏汽车还授予承销商30天选择权,允许承销商购买至多14959999个美国存托股。由此计算,小鹏汽车通过上市或将募得15亿美元。IPO之后小鹏汽车估值将达到112亿美元,CEO何小鹏持股27.8%,其本人身价至少上涨至31.136亿美元。

上市仪式现场,何小鹏称今后的交通工具是软件数据领域的全新组合,将继续发力于能源、数据、交通工具三大领域。

上市意味着脱离襁褓实现了“活下来”,站在新高度的小鹏即将开启更具挑战的全新征程。

01

资本追逐 胜在“科技”概念

单从时间维度而言,成立与2014年11月的蔚来,耗时3年10个月完成上市;成立于2015年7月的理想,用了5年时间完成上市;生于2014年中旬的小鹏,用了5年多得以圆梦“美股”。而五年,亦是资本对于造车最后“容忍”期限。

《出行一客》对于上市有着直观的解读:“为了给投资人交代”。

完成了“交代”后,用时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在市场与资本营造的繁荣之下,“中概股”也好,“科技股”也罢,真正的“股市之路”却与特斯拉有些巧合。

小鹏汽车

2018年9月12日,蔚来以6.26元每股的价格登陆纳斯达克,先跌后涨,动人心魄。最终,报收于6.60美元,涨幅5.43%完成“首秀”。进入2019年后,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蔚来一度跌至1.19元每股,让李斌成为了2019年“最惨”的男人。随着市场的回暖,当年年底蔚来开始“反弹”,今年8月底一度站上了20元每股的新高度。

生于“黄金期”的理想,股市首秀异常惊艳。发行价11.5美元,首日报收16.46美元,涨幅43.13%。经历了几日下跌后,同样伴随火热的“市场”站上了20元每股的高度。

反观特斯拉,自2019年后的“动静”更像是行业的风向标。当年3月,特斯拉与蔚来“携手”下跌;10月触底的蔚来在特斯拉上涨之后,11月实现全月50%以上的增幅。2020年4月后,新能源汽车板块开始“发威”,特斯拉与蔚来你追我赶;8月后,理想“参战”,简要分析单日表现后,竟出奇的类似。

《虎嗅》曾发文表示:传统车企是劳动密集型工业,资本对于其发展和前景早已吃透,市值与经营业绩有着“强关联”;而新能源车企更像是一家“科技公司”,由于技术创新可能存在“领先性”,以及受到其他因素的限制,导致当下的市场还无法将其规模商业化,从而短时间内无法展现其价值,不过一旦一些技术被采用和市场认可,那么其价值将迅速飞涨。

上述观点得到了一位投行从业者的认可:新能源汽车近期美股表现出色,是资本对于“技术”的认可。“只要拥有这项造车技术,就能得到追捧”,或是大资本对于今后汽车工业的布局。而这种布局是“技术决定的投资”,并非“特斯拉决定的投资”。

所以,小鹏的胜利更像是一场“科技股”的胜利。

02

从招股书看上市:小鹏汽车或将迎来发展关键点

一位投资人曾表示:“在我们看来,优质企业应具备技术或概念,两者兼具者最佳。”按照这个逻辑来看,手握技术与概念的小鹏的确很对投资人的胃口。但不可否认,造车这门“生意”是资本与知识的高度结合。

如今,蔚来、小鹏、理想造车新势力上市企业均度过了“活下来”的雏形期。但“烧钱”仍是每家新势力难以解决的现状,小鹏亦是如此。

根据招股书中披露,2018年、2019年、2020年上半年,营业亏损分别为16.94亿元、37.92亿元和14.28亿元。值得关注的是,其研发投入分别为10.51亿元、20.7亿元以及6.31亿元。经营性亏损分别为6.43亿元、11.65亿元以及7.99亿元。

由此可见,造车的研发成本已然成为小鹏汽车的最大开支。对于一家初创型车企而言,“输血”是“出头之日”前的必经之路。

自2015年以来,小鹏汽车累计完成12轮次融资,融得资金约232亿元。最近的两次融资分别发生在7月20日与8月7日,18天内“吸金”9亿美元。上述投资人表示,对于造车新势力,亏损的收窄可以等同于重大经营性利好!

2019年上半年总收入约为12.31亿人民币,亏损约为4.71亿人民币,营业亏损约为14.67亿人民币,而2020年上半年总收入约为10.03亿人民币,亏损约为3612万人民币,营业亏损约为14.29亿人民币。受疫情影响,总收入同比减少18.52%,亏损同比收窄92.33%。

重注技术的小鹏自2018年以来,研发费用支出累计达37.52亿;研发人员约1570人,占总人数比例达42.7%。曾有主机厂人士告诉AC汽车:“研发岗位的工资支出基本接近研发硬件设施的支出,因此,对于主机厂而言,研发成果经估值后就是一笔不菲的资产。”

小鹏汽车

中信证券披露:2020年上半年,小鹏汽车单车综合收入约18.24万元,而单车的生产成本高达18.89万元;相对应的,单车毛利与营业利润分别为-0.65万元、-25.97万元。

回看同处第一梯队的竞品理想与蔚来,单车毛利分别为3.41万元与1.03万元。“电老大”特斯拉以10.27万元的单车毛利稳坐第一,这样的水平已经可以媲美部分二线豪华燃油车品牌。

由于小鹏P7交付时间较短,伴随未来P7批量交付,单车毛利或迎来持续提升(P7起售价为23.0万元,较G3的14.9万元提升53.3%),公司收入结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

漂亮的财务数据,反映了小鹏内部的运作能力。但销量的下滑或许反映了消费者内心的波澜。今年1-6月,小鹏汽车累计完成5662台销量,较去年同期9596台下滑约40%。位列新势力车企第四。

随着小鹏P7的规模化交付,7月总上险量2522台环比增长达130%。虽重夺新势力销量第二名,但这期间接连不断的重大利好消息又拉伸了多少呢?小鹏上市后的暗流依旧涌动。

03

小鹏汽车的两座大山

从投资的角度而言,上市意味着“存活”,意味着实现了投资人最佳的变现可能。但从汽车行业的视角看来,残值与品质才是车企“存活”的关键。对小鹏来说,残值与品质仍是其“破圈出位”的关键因素。

残值

小鹏汽车

新能源汽车的保值率一直无法与燃油车相抗衡,本质原因在于“技术更迭过快导致的产品力不稳定”。小鹏汽车,同样如此。

2019年7月,小鹏G3迎来了2020款上市。相较于老款(2019款G3)售价误差,但续航里程高出了169公里。当月,广州、北京等地的G3车主集体抗议,打着“欺诈销售”、“把粉丝当白鼠”等口号纷纷“反水”。

何小鹏致歉之后立即给出补救措施:在1万元复购补贴基础上再补1万积分等;三年后旧车6折换购;已定车但未提车车主可直接转提G3 2020款。

最终,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鹏汽车涉险过关。这不禁让人深思,明明升级换代,却迎来车主的不满?在二手车商徐伟(化名)看来,本质原因是普遍存在于新能源车企间残值率过低所致:

“我做了快20年二手车生意,现在的新能源汽车(我)收购起来相当谨慎。通常情况下这种车好收难出,为了‘保本’,我一般以3.5折左右的价格回收。而车主不是急等着用钱,也不会抛售。”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20年7月披露的保值率数据显示,电动车平均3年残值率约为41.8%;插电式混动车约40.0%。占据二手电动车份额30%的特斯拉,其三年综合保值率约60%,而小鹏G3(因上市不满三年,仅统计2年保值率)约53.05%。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徐伟意味深长,“绝大多数汽车消费者购车开销占据家庭1年的收入。虽然这(汽车)是个消费品,但可观的保值率意味着市场份额。市场份额的高低基本决定了汽车售后服务的便捷程度,因此我认为残值率是品牌的一项重要指标。”

品质

对于仍处在成长期的小鹏汽车而言,无论是智能技术,还是续航里程,在整个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确可圈可点。站在行业视角而言,其进步速度毫不逊色与竞品。

但,真正的买家持有的却是消费视角,而车主更关心的是“我这车好不好开,我这车危不危险?”

去年的成都车展,一位北京车主现场“声讨”小鹏汽车,其本人表示:G3提车两个月基本没怎么开,不是停地库就是在修车。“方向盘异响、底盘异响,减震异响,连减震驱动轴都换了,还没修好。”最终,经双方协商此事得以解决。

就在小鹏汽车上市前夕,上市不久的P7又因品质问题遭遇车主质疑。7月12日,位于武汉的小鹏P7车主万先生在社交软件上直播表示,车辆存在刹车抖动异常、方向盘抖动异常、蓝牙钥匙无法使用、大屏异响等多个故障问题。

8月11日,小鹏G3广州接头燃烧。小鹏汽车调查后发现,“经现场初步勘察,车辆外观完好。到店举升勘察后,发现电池箱底部有明显严重的磕碰伤痕,导致电池严重受损,初步判断是该次事故的原因。”

自2011年至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可查的起火事件有127起,涉及38个品牌的48款车型,从特斯拉、蔚来,再到如今的小鹏。新能源车企“闻火色变”的“自燃”问题依旧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

IPO意味着阶段性的成功,开启新征程的小鹏还将面临着“品质与残值”这两座大山的考验。或许在“翻山越岭”后,小鹏汽车才能看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彩虹”。

今日头条

全球汽车及服务领域人才、信息、资源中心

媒体合作

合作伙伴

@2014-2018 上海艾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168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