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社保新规下的汽修行业困局:有门店交不起,有员工不想交
2025/8/6 14:49:10 老白金 原创
劳动密集型的中小门店老板要集体破防了。
近日,最高法发布《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明确自9月1日起,任何“不缴社保”的约定均无效,单位必须依法缴纳,否则员工可解除合同并索赔。
简单来说,以往公司和员工白纸黑字签订不缴社保的协议,或者员工自己写保证书放弃,一律都不作数;而且只要员工以没缴社保为由辞职,老板就得赔钱——干满一年补1个月工资,不满半年得补半个月工资。
这一新规在后市场也引发了热议。
当前,汽服企业普遍存在未给员工缴纳社保的现象,这已经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据汽后人力资源某专业人士表示,除4S店外,买社保的汽修企业比例仅在20%-30%。
作为同样依赖人工的汽修行业,社保合规将大幅推高用工成本,特别是随着内卷竞争加剧,利润持续下滑,老板们只能在成本端精打细算。此时一纸社保新规,对本就深陷成本泥潭的中小汽服企业来说,无异于一场严重的“生存绞杀”。
对于员工而言,社保合规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庆幸社保合规是个保障,但又担心老板会不会承受不住压力降薪或者裁员;更有员工表示,相较于交社保,自己更在到手工资的高低。
这种矛盾的心里,折射出社保新规下更现实的焦虑,在成本、收入与保障之间,老板和员工都在做出艰难选择。
01、社保合规势在必行
事实上,“不交社保不合规”一直都是高悬在企业经营头上的高压线,只不过处于“民不告官不究”的默契状态下。最高法在8月1号发布的社保新规,无疑狠狠地撕开了这层窗户纸,正式明确“缴纳社保”的强制性。
目前距离9月1号新规施行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有行业人士呼吁老板们加紧自救:
一是立即废止员工“自愿放弃”和与企业“协商一致”的不交社保相关条款;
二是在9月1号之前自查补缴社保的,可避免支付经济补偿责任;
三是如果曾将社保以补贴的形式给到员工,补缴社保后可以要求员工返还。
否则,企业将面临更多的成本支出。有人算了一笔账,以2024年全国人均月工资8500元计算,若有10名员工集体维权,企业可能面临85万元的补偿金;逾期补缴,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不过无论如何自救,在用工成本上多除“社保”这一项支出已是既定事实,也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广东某奔驰专修门店老板表示,门店每个月给员工交社保的金额大约在14000元,平均每人的社保成本是1800-1900元,一年的社保总成本在17万左右,“站在企业角度,缴纳社保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成本,在当前经济形势不乐观的情况下,甚至能吃掉企业30%的利润。”
但从员工角度来看,这也是企业必须要承担的,一方面门店最大的客户其实是员工,只有保障了员工的利益才能更好地服务车主;另一方面,作为专业性极强且又高度依赖员工操作的汽修工种,危险性也很大,缴纳社保也能在工伤方面给员工一个保障。
据了解,汽修企业在用工合规上的诸多疏漏也让自己吃了大亏。
据某汽修老板爆料,有此前已经离职员工请求回店里上班,11个月后又突然离职,并以没签劳动合同为由申请仲裁,要求赔偿双倍工资共计8万多元。而且这并不是个例,多数汽修老板明知道被人职业碰瓷了,最后也只能选择破财免灾。
可以看到,用工合规的缺失很可能成为汽修门店经营中的“定时炸弹”,不合规的成本,正在以劳动仲裁赔偿、工伤纠纷等形式加倍反噬企业。
事实上,汽服企业在近几年已经明显感受到合规政策的持续收紧,从环保要求到经营备案,再此次社保合规,各项要求在推高门店经营成本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门店规避潜在的各种风险,倒逼着门店从草莽生长走向精细化运营。
02、这笔硬支出也是“最后一根稻草”
近两年来,汽修门店的日子并不好过。
一方面是进厂台次、客单价等多项数据下滑,事故车业务越来越不赚钱,新能源车相关业务也难以接触等,导致门店的利润薄如蝉翼,生存压力巨大。
另一方面,门店经营的几个核心成本指标——房租、人工、水电、社保、税费(金税四期)等成本却在不断攀升,加剧了门店的亏损情况。
社保新规的强制要求,就像是突然多出来的一笔“硬支出”,给本就苦苦挣扎的中小汽修门店再一次雪上加霜。有老板表示,本来就是通过不缴纳社保来压缩经营成本,现在就是在苦苦支撑,自己的社保都没有钱交。
一位不愿具名的汽修店主粗算了一笔账:按照现行社保标准执行后,店里的人工成本可能会上涨20%-30%,“实在撑不住的话,只能缩减人手,能自己干的活就不请人了”。
更有门店老板抱怨,社保缴纳的标准也应该有所区别,大公司和中小门店的社保缴纳标准应该区分不同档次,而不是全都按一样的标准交,会加重中小门店的负担。而且社保基数设计也不合理,如某西部城市小微企业员工月薪3500元,却需按4600元基数缴纳社保,企业每月要多付220元/人。
而从更长远来看,社保新规将促使长期依赖“低成本灵活用工”的门店加速转型或倒闭,而头部连锁因为合规基础较好,反而会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同时对受影响最大的中小门店来说,要么按要求缴纳社保,否则汽修技师有可能跳槽到社保齐全的大厂;要么通过降薪、裁员、被迫改用“合伙人制”这类灵活用工模式等消化社保成本,争取门店活下去的机会。
但社保新规最大的“杀招”还在后面。有行业人士指出,当前汽修门店备案时,需提供的是备案员工的劳务合同或在职人员证明,而社保新规落地后,社保证明将成为备案的强制性准入条件,门店们彻底失去操作空间。
进退维谷之间,不少门店老板重新评估经营风险——社保成本真的会成为压垮中小门店的“最后一根稻草”。
03、汽修员工更在乎到手的工资
“交社保的前提是得有个班上!”这句话道破了最残酷的生存逻辑,当老板们为社保成本焦头烂额时,员工连“被割韭菜”的资格都可能失去。某汽修店员工苦笑着表示,门店要是倒了,别说社保,工资都得打水漂。
可以看到,缴纳社保这个问题上,汽修员工们有多少愿意的呢?
社保是按照一定基数去缴纳的,工资越高,缴的钱就越多。比如月入一万,就得缴纳1000多元;如果月入不足4000元,当时也要按照当地社保最低缴费基数(>4000元)来缴,也要支出400-500元。
这对于有着稳定工作的白领来说,社保是福利保障。但对工资普遍不高的汽修员工来说,社保缴纳基数按照“行业平均水平”设定,实际上是把白领和汽修员工的收入强行拉平,结果就是汽修员工这类群体在替整个行业的“平均数”买单。
更为重要的是,在现实的生存问题面前,汽修员工们不得不精打细算每一分钱,所以也更在乎到手的工资。
一位上海的汽修员工向AC汽车表示,原先不交社保时,每个月能拿到1000元的社保补贴,但按规定缴纳社保后,这笔补贴肯定是没有了,再从工资中扣除400-500元的个人缴费部分,等于说总收入骤然少了1500元,这样的收入落差是自己不能接受的。
“你不能要求一个饿着肚子的人,必须先买冰箱才能领救济粮。”这位员工表示,自己现在最需要的是下个月的房租钱,不是二十年后的养老金。
所以相较于缴纳社保来说,对这类学习技术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工资却不高的汽修群体的关注才是重点,需要的也是更符合其职业需求的保障机制。
当然,社保新规的“靴子”已经落地,政策执行势在必行,而真正的考验在于,当合规成本再次形成巨大压力时,这个拥有40万家汽修企业的行业,能否找到保障员工和维持门店经营的平衡点?
或许答案就藏在车间的声声扳手拧动中,那里既有生存的艰辛,也有生生不息的韧性。
各种跨界者加入战局,导致客户购买和安装轮胎的方式迎来变化。传统维修...
小桔车服召开安全管理委员会专项会议,会议任命小桔租车、小桔养车、小...
从预约检测到透明报价、从专业技师到纯正配件,从免费车辆电子健康检测...
哪些汽服门店在换门头?换门头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