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比亚迪售后再推19.9洗车、149漆面服务入驻天猫;小米车险高调入场…独立售后难上加难?
2025/11/13 11:57:48 老白金 原创

10月结束,“金九银十”的车市旺季也随之落下帷幕。
新能源车市表现亮眼,销量持续走高,14家车企创下历史新高。销量的持续火爆推动新能源渗透率节节攀升,10月份近60%大关,这意味着新能源已成为车市主流选择。
新能源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带动了售后维保业务的提升。F6数据显示,9月后市场新能源车进厂台次同比增长23%,10月增幅扩大至24%;相比之下,传统燃油车进厂台次在9月同比下滑6%,10月同比下滑4%,此消彼长的波动极为明显。
然而,新能源车业务的这一增量赛道发展并不均衡,独立售后仍在“虎口夺食”。
车企端仍在持续加码布局,独立售后难以望其项背。比亚迪战略入股和谐汽车、旗下“精诚一家”售后养车品牌正式入驻天猫;又将业务触角进一步向车主运营领域延伸,随着“来杯迪小饮”商标注册落地,比亚迪跨界进军餐饮、拓展“车生活”服务生态的意图已清晰可见。
同时,电动车维修成本高企,也使得4S店与保险公司的分歧越来越大:威马汽车事故理赔14.8万,保险公司辩称车辆仅值5万拒赔;奔驰新能源车被撞毁,4S维修费53万,保司只赔24万……新能源车居高不下的维修费用令保险公司压力倍增。据悉,具备销售、理赔、维修等闭环优势的比亚迪财险,今年前三季度也亏损了2200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新能源车已成为确定性的增量市场,但其乘用车均价在9月份跌破16万元,为近六年来首次。这一信号表明,新能源车市正加速进入以价换的新阶段。
一期内容带你了解2025年10月新能源车市热点要闻,本次月报分为三大部分:
一、新能源售后:
No.1 10月多起4S店、汽修门店起火事件警示,守住经营安全比挣钱更重要
No.2 53万天价维修费、24万地板价赔偿:车主、4S店、与保司被新能源车险困住
No.3 小米正式下场,比亚迪探路亏损2200万元,新能源车险千亿市场是蛋糕还是烫手山芋?
No.4 比亚迪旗下“精诚一家养车”入驻天猫,深入独立售后的抢客大战继续升级?
二、车企4S生存状态
No.5 和谐汽车出售股权、在海外疯狂“开副本”,能被其他经销商集团效仿吗?
No.6 京东联合广汽、宁德时代推出4.99万起的“国民好车”,构建从买车到养车新链路
No.7 车企“不务正业”新风向:“来杯迪小饮”商标注册落地,比亚迪从卖车到运营车
No.8 极星汽车收缩线上,长城魏牌逆势扩张,直营模式成试金石?
No.9 “金九银十”旺季威力不减,10月14家新能源车企销量创历史新高
三、行业热议事件
No.10 购置税免征将结束,新能源车均价六年来首次跌破16万元
新能源售后
01、10月多起4S店、汽修门店起火事件警示,守住经营安全比挣钱更重要
10月26日凌晨,安徽阜阳颍州区一家长安启源4S店燃起熊熊大火。据网友发布的视频显示,黑夜里火光冲天,几层高的建筑全被烈火吞噬;天亮后,门店焦黑一片,展厅内20余辆待售新车被烧毁。
据悉,此事发生于阜阳市颍州区腾飞路一家勇通启源4S店,据店内相关人员介绍,店里确实起了火,展厅内的车都烧了,起火原因可能是线路老化导致,但还是要等消防鉴定。
据南方都市报消息,曾有媒体报道称,该路段在2022年发生类似火灾事故,起因是某汽车销售门店未能有效隔离展示区与维修区,加上对易燃材料管理不善,最终火势蔓延,殃及了周边店铺。
除此之外,近两年关于4S店的起火新闻也屡次见诸于报端,业内人士对此指出了几个主要的起火隐患:
一是新能源动力电车存在制造缺陷或外力损伤,有可能引发热失控导致剧烈燃烧,从而波及周边车辆;
二是4S店维修车间的电路系统复杂,长期使用后容易出现老化、破损,如果还有私拉电线或设备超负荷运行等情况,也容易引发短路起火;
三是维修过程中残留的油渍、未规范存放的易燃材料等,也可能成为起火源头。
而这些起火原因也普遍适用于后市场的诸多汽修门店。10月份,汽修门店的火情连发,也让老板们绷紧了“安全经营”的神经。
据晋城消防发布的一则视频显示,某修理厂在维修车间作业时,有人竟手叼香烟,结果引发火情,机油被点燃导致火势迅速蔓延,险些将整台车吞噬。
事情发生后,已有多位老板表示,将不再招聘有吸烟习惯的技师进厂。
无独有偶,深圳一家汽修厂起火的原因更值得警惕,居然是因为电动工具内的充电电池起火,导致维修车间被大火吞噬,现场设备尽毁,一片狼藉。店主称,该厂经营四五年,因一时疏忽,“从无到有,又回到一无所有”。
无论是新能源4S店,还是汽修门店,在频发的安全事故面前,都在反复验证一个朴素的道理:挣钱重要,但守住心血与安全更重要。
02、53万天价维修费、24万地板价赔偿:车主、4S店、与保司被新能源车险困住
新能源车在理赔、维修等环节面临的系统性困境,正在直接呈现于车主、保险公司与4S店等多方日益尖锐的矛盾之中。
近日,有车主2023年花67万从奔驰4S店购入一辆过户试驾车(奔驰EQS),法律上属于二手车,今年3月,其以52万保额投保车损险。
近期车辆被严重追尾,对方全责,4S店维修报价53万,达到全损标准,但对方保司表示,只能按当下同款二手车行情,赔偿24万。

▲图片来自重庆晨报
关于该起事件,#女子67万奔驰被撞毁保险仅赔24万#的词条冲上热搜,车险“高保低赔”的问题再度摆上台前。
从事件本身来看,车主完成过户的试驾车,在法律上已被界定为二手车。评估其价值时,就不能再参考新车发票价,而是按照二手车的估值标准来,而后者的估价浮动很大,这直接造成了近30万元的价差。
同时,张女士虽然为车辆投保了52万,但在这起无责事故中,由于是对方全责,所以这份保单并未被启动用于赔偿车辆损失,因赔付原则的不同,并不存在“刻意压低赔偿”的情况。
不过对张女士来说,这种“投保按高价,理赔按低价”的做法,要自己承担近30万元的差额损失,这肯定无法接受。
而另外一起值得提起的案例,是2024年一起威马电动车事故理赔争议,矛盾点与本案件几乎完全相反:
2024年3月20日,某公司名下的威马新能源在某保险公司投保了商业保险,保额为18.2万元。同年6月1日,该车发生单方事故,导致车辆损坏。一审法院委托评估公司鉴定,认定车辆损失价值为148630元。
然而,保险公司却认为事故车辆实际价值仅为5-5.5万之间,车辆贬值损失不应由保险承担,并申请对车辆价值及残值进行鉴定。一审法院未接受保险公司的鉴定申请,而是根据鉴定报告确认的维修金额148630元认定了车辆损失。
保险公司随后上诉,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不难看到,这类冲突的中心在于,4S店对事故车给出的高额维修报价,不仅接近车辆原值,也远超保险公司的实际赔付金额,这个在维修环节面临的高成本困境,是困住三方的无解枷锁:车主想修不能修,4S店能修修不了,保险公司愿赔不愿全赔。
文章详情可见:《67万奔驰被撞毁,4S维修费53万,保司只赔24万为何被认定“程序合法”?》
03、小米正式下场,比亚迪探路亏损2200万元,新能源车险千亿市场是蛋糕还是烫手山芋?
一边是新能源维修成本高企,一边是新能源车险市场规模持续壮大。
从业内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新能源商业车险签单保费已经超千亿规模,达1087.9亿元,同比增长36.6%。对比来看,其保费增速远高于车险整体保费3.21%的同比增速。
作为车险增量市场中的绝对主力,新能源车险已经成为必争的战场,新玩家不断入局。
10月29日,我国第91家财险公司——北京法巴天星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法巴天星”)正式揭牌。
由于小米集团的深度参与和生态赋能,法巴天星被业界广泛视作“小米车险”的真正落地,也成为继比亚迪财险之后,搅动新能源车险市场的第二条“鲶鱼”。
小米亲自下场做车险,既有出于对布局“人车家”生态的战略规划,也有自己的天然优势。
一是数据掌控力。随着SU7、YU7销量持续攀升,小米能实时获取车辆里程、电池状态、智驾等上万个维度的数据,有能力将车险定价细化到“秒级驾驶行为”,实现“一人一车一价”,优质用户的保费有望显著降低,体验自然提升。
二是在赔付环节,主机厂掌握原厂配件定价权。保险事故带来的维修需求,正是车企售后利润的重要来源。小米自己承保,等于将这部分价值牢牢锁在体系内。
三是依托小米遍布全国的服务网络,可大幅削减渠道费用,降低获客成本,从而更好地控制综合赔付率,提升盈利能力。
有观点指出,车企的入局,正在逐步改变传统车险的竞争逻辑。
不过从比亚迪财险波动反复的盈利之路看,车企亲自做车险,也充满了各种变数。比亚迪财险是2024年5月获批,当年承保亏损1.69亿元;今年一季度保险业务收入达7.5亿元、承保亏损收窄至2225万元;上半年成功扭亏为盈,净利润突破3134万元;结果到了前三季度,虽然实现原保费收入20.45亿元,却出现2251万元的承保亏损。
在控费能力上,比亚迪展现出碾压级的优势。前三季度其综合费用率低至4.69%,远低于行业平均的21.97%。这背后,是直销模式对中间渠道成本的彻底挤压,而这也将是小米车险未来的核心优势。
但比亚迪前三季度综合赔付率高达96.58%,显著高于行业74.28%的平均水平,导致承保利润亏损,这也是小米车险将要面临的难题。
文章详情可见:《前有比亚迪车险再亏2200万,后有“小米车险”高调入场,新能源车险成必争之地?》
04、比亚迪旗下“精诚一家养车”入驻天猫,深入独立售后的抢客大战继续升级?
车企截流汽车售后业务的力度,再上一个新台阶。
日前,比亚迪旗下的“精诚一家养车”入驻天猫,开设官方旗舰店,涵盖洗车、保养、轮胎、喷漆等业务,极具性价比的服务已经吸引不少车主下单,车主可在淘宝或天猫,搜索“精诚一家汽车服务旗舰店”下单体验。
在此之前,“精诚一家养车”已率先入驻抖音与京东,近一个月内GMV突破百万。AC汽车在文章《比亚迪售后放大招:所有品牌车主可享149喷漆、168保养等服务,车企抢客再升级?》中有过详细报道。
比亚迪继续发力联手天猫,有两个点需要再次注意:
一是面向所有品牌车型开放,包括燃油车和新能源车,无需试驾、无需认证,即可在线购买燃油保养、漆面快修、洗车等服务,并前往比亚迪4S店享受专业服务。
二是在定价上极具吸引力,洗车19.9元,小保养168元,原厂认证单漆面149元,直接对标独立售后的价格体系。
换言之,比亚迪通过与京东、抖音、天猫等巨头在售后领域的战略合作,以更低的门槛、更开放的姿态以及更亲民的价格,直指庞大的汽车保有量市场核心。
比亚迪从燃油车时代走来,深知燃油车售后服务中存在的诸多痛点,而自身拥有的主机厂技术积累与服务优势,可从多维度为车主们提供适配的保养套餐、透明定价、质保承诺,以及覆盖至三四线城市超2000家的门店等,将全面打消车主们的顾虑。
对独立售后来说,比亚迪深度介入售后市场并升级“抢客大战”的趋势已然明朗。
一方面,比亚迪打出的价格更亲民,一改之前主机4S店价格高于传统汽修门店的印象,逐步锁住数量庞大的中低端车型;而这些高频率的维保项目,车企可以做引流,却是汽修门店的盈利项目,客户被抢走后,如果找不到增项利润点,经营压力会更大。
另一方面,已经内卷加剧的汽修门店,原本日子过得就非常艰难,不仅经营成本没有下降,而且还随着消费降级导致利润越来越薄,很多传统大店都在收缩关店或改成小店。这次在车企和电商平台的联合夹击下,生存空间或将进一步被压缩。
比亚迪已经出手,或许会吸引更多车企跟进效仿。目前来看,独立售后持续陷入价格战和服务内卷已非明智之举,主机厂主导售后时代可能会加速到来。
车企4S生存状态
05、和谐汽车出售股权、在海外疯狂“开副本”,能被其他经销商集团效仿吗?
10月份,“比亚迪4000万美元入股和谐汽车”的消息在行业内引起热议。
比亚迪宣布,已完成对和谐汽车旗下海外新能源汽车业务平台iCar Group Limited(简称“iCar集团”)的战略投资。根据协议,比亚迪以4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85亿元)认购该公司10%股份,成为其战略股东。
据悉,此次交易后,和谐汽车在iCar集团的直接持股比例从55%降至49.5%,但由于仍掌握90%表决权,对iCar集团经营决策的控制地位并未动摇。
实际上,在和谐汽车出售iCar集团10%股份之前,已经先行出售了45%的权益。当时“出售权益避险”赢得了资本市场的支持,从7月23日到8月25日,股票一路震荡上行,在一个月时间内从0.84港元上涨至2.17港元收盘。
据行业人士的观点,和谐汽车出售45%的权益,是用股权换“子弹”,把重资产变轻。此次继续向比亚迪出售股权,毫无疑问遵循了同一逻辑。
有投资人表示,iCar集团从前期就设计好了商业模型,主业务一定是聚焦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出海和能源服务,并瞄准了独立上市去的,这个过程中的“债转股”不仅更看好iCar集团,也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为后期发展铺路。
对和谐汽车来说,前期的亏损不可避免,能否盈利仍要看iCar集团的经营能力:一是海外销量增长明显,二是随着腾势、方程豹高端车型占比提升,毛利率改善,收获期为期不远。
尽管和谐汽车在海外正在疯狂“开副本”收获不小,但车企入股经销商集团的案例并不会大量复制。
在AC汽车专栏作者“车内韩车”看来,代理制是对车企最有利的渠道模式,既能让代理商承担多数渠道成本,车企又可以直接掌握车辆销售流向,牢牢管控产品和终端市场。
出海的经销商们想要盈利,其根本仍取决于车企所提供的政策支持,以及品牌自身的销量与市场影响力。
文章详情可见:《拿到比亚迪投资、两年狂开100家店,这家4S集团靠一场“豪赌”扭亏为盈?》
06、京东联合广汽、宁德时代推出4.99万起的“国民好车”,构建从买车到养车新链路
10月14日,京东在11.11全球好物节发布会上宣布,将联合宁德时代和广汽集团共同推出一款名为“国民好车”的新能源汽车。这款新车型将在双11期间正式发布,并在京东平台独家销售。
目前这款“国民好车”埃安UT super已正式上市,租电购买价限时优惠4.99万元起,整车购买价限时优惠8.99万元起,消费者可在京东APP预约试驾和支付定金。
据悉,对于此次的三方合作,广汽负责整车制造,宁德时代负责电池技术和换电生态,京东则负责提供用户消费洞察和独家销售,并不直接参与汽车制造环节。
不过,京东在独家销售环节的落地动作很快,10月27日宣布启动“国民好车”交付中心全国招募计划,一是补上京东独家售车的线下“缺口”,二是构建起“线上引流-线下交付售后”的完整闭环。
具体来看,是在全国范围内招募优质4S店、汽车交付中心及综合服务中心,构建集销售、交付、售后于一体的“国民好车”服务网络。这种门店并非独立门店,而是在原有业务基础上多一项京东汽车的交付、售后业务,实现多品牌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交付方不仅包括埃安的4S店,还开放给其他品牌参与。在京东看来,京东汽车发起“交付中心招募计划”,不仅推进自身的服务网络落地,而且也将助力传统4S店、经销商等向“多品牌”店转型。
同时,京东还抛出“0元加盟+12个月管理费减免”的政策,推动京东养车门店走向县域,直接触达县域年轻消费群体,将“国民好车”及售后服务门店网络推进更广阔的下沉市场。
可以看到,消费者在京东交付中心,不仅能提走新车,更能同步享受维修、保养等全方位服务,实现了从买车到养车的一站式服务。同时,京东养车遍布全国的3000多家门店,更能为这一闭环服务体系提供强力支撑。
有观点猜测,这场电商平台与车企探索新型合作模式,或将为车市带来另一种新方向。
07、车企“不务正业”新风向:“来杯迪小饮”商标注册落地,比亚迪从卖车到运营车主
据迪fans消息,10月中旬,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注册“来杯迪小饮”商标,国际分类为43类餐饮住宿,涵盖咖啡馆、果汁吧、快餐馆等多种场景。
不过此举并非突发——早在2024年11月,比亚迪已同步申请“来杯迪小饮”、“吾迪小饮”双商标。业界分析,这标志着比亚迪正式跨界餐饮领域,依托全国数千家线下门店,将“迪小饮”嵌入车主看车、保养等服务中,构建一套完整的出行生活消费场景。
比亚迪跨界早就不是新鲜事。
今年6月,比亚迪在新加坡开的两家名为BYD by 1826主题餐厅在消费者群体中大受好评,成功验证了“用餐+试驾”模式的可行性。
同时,成都上典比亚迪4S店等已先行尝试已提供四川特色餐食、咖啡茶饮及餐后水果,配练字区、赛车模拟器等设施填充维保的等待时间。
对比亚迪来说,跨界餐饮并不是为了满足门店庞大流量的刚性需求,而是通过“迪小饮”等高频餐饮服务将传统4S店这类“卖车场所”打造成集多项服务为一体的社交场景,使其成为用户黏性引擎与数据入口,特别是契合年轻群体偏好。
而且,比亚迪的“迪小饮”更侧重精准匹配车主需求,而非单纯引流。数据显示,比亚迪“迪小饮”单店餐饮收入已占整体营收3.8%,明年突破5%即可达到盈亏平衡点。
当然,比亚迪不是唯一看好餐饮跨界价值的车企。蔚来汽车2022年申请注册了4个“NIO CAFE”商标,并将咖啡服务上线到外卖平台;特斯拉也通过主题咖啡馆、休闲区探索场景融合;而宁德时代早已注册“NING COFFEE”商标,涉足了餐饮领域;另外中升集团也布局了“中升甄品·咖啡小馆”等。
汽车行业整体刮起“跨界风”,实际上是对车主运营的生态延伸,车企降低了传统4S店的获客成本,提升销售信息采集效率,又强化了品牌与用户黏性;用户则获得了超越期待的服务增值,也意味着用车生活从单一的功能服务,升级为多元且个性化的高品质体验。
08、极星汽车收缩线上,长城魏牌逆势扩张,直营模式成试金石?
10月13日,极星汽车宣布关闭其在中国的最后一家直营门店,该门店位于上海前滩L+Plaza。极星中国方面表示,这一举措是公司战略性调整在华业务模式的一部分,旨在更好地契合中国市场多样化、快速变化的消费需求。
尽管上海门店已关闭,但极星强调,目前已转向线上销售模式,其在中国的其他业务和车主权益不会受到影响。有观点表示,这一转变可能是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利用数字化平台更灵活地响应市场变化。
乐观地看,极星汽车母公司吉利集团在国内拥有丰富的保养维修网络,背靠这一保障,也能使车主无需过度担忧售后服务问题。不过基于现实情况做出门店战略收缩,也是一种理性选择。
10月份同样对直营模式进行调整的还有长城汽车直营服务品牌长城智选,但与极星汽车收缩动作不同的是,长城汽车是带着明显的扩张意图。
据媒体报道,10月底,魏牌将完全采用直营模式运营,原有的经销商模式将陆续终止,同时原“长城智选”门店正陆续更换招牌为“魏牌新能源”。
此次调整后,魏牌成为长城汽车直营体系中唯一的品牌。
在明确直营定位的同时,魏牌的渠道正快速向下沉市场延伸。截至5月,长城汽车已在110座城市设立了超过430家用户中心,全部用于魏牌的销售与服务。今年魏牌计划将直营门店规模扩大至500家,覆盖全国超过300座城市。
尽管直营模式的高成本压力明显,今年上半年,长城汽车销售费用同比增长63.31%至50.36亿元,同期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36.39%。
但销量增长也有目共睹,据悉,魏牌销售增势远超长城体系内其他品牌。今年9月,其交付了1.1万辆新车,同比增长63%;10月份销量再次上涨至1.2万辆,同比增长95.79%,创下历史新高。
援引“一见Auto”的报道,与经销商模式相比,直营是实现彻底To C的手段。虽然短期内加重了车企资金压力与运营负担,但是却有利于车企掌握用户数据、提升品牌体验,并在销售前端就已掌控利润分配。
对比之下,背负高昂的运营成本与客流压力的品牌,被迫收缩渠道战线,转向更轻的渠道模式;而实力车企以直营模式激进“圈地”,强化市场掌控力。
09、“金九银十”旺季威力不减,10月14家新能源车企销量创历史新高
10月份,新能源车市迎来“破纪录月”,据数据统计,至少14家车企的销量创出历史新高,包括比亚迪、吉利汽车、零跑汽车等头部企业,以及多家传统车企与新势力品牌。
在“银十”传统旺季、年末冲量以及政策持续显效等多重推动下,主流车企单月销量普遍环比提升,头部车企的断崖式领先更为明显。其中,比亚迪实现44.1万台销量稳坐第一宝座、零跑汽车首次突破7万辆、蔚来、小鹏双双冲上4万辆大关等,车企们交出的成绩单十分亮眼。

具体来看各新能源车企10月份的具体销量。
作为国内车企的“销量大哥”,比亚迪10月销量达到441706辆,月销量创下今年的历史新高,继续领跑国内销量榜。而且海外市场销量也是增长迅速,10月份海外市场也已经突破8万辆大关。1-10月累计销售3701852辆,新能源车累计销量已突破1420万辆。
凭借吉利银河品牌127476台的神勇发挥,吉利新能源销量达177882辆,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64%,环比增长8%。吉利银河提前实现年销百万目标,成为最快达成百万年销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吉利汽车10月销量达307133辆,单月销量首次突破30万辆,创历史新高,连续8个月实现同环比双增长。
新势力品牌在10月份的销量依旧形势大好,多家车企刷新了单月销量历史新纪录。
零跑汽车以70289台的销量强势杀出,连续8个月斩获新势力交付冠军。而且这也是零跑汽车首次突破七万台,销量再创新高,同比增长超84%。10月19日,零跑D19已正式亮相并开启先享预约,11月零跑还将开启战略新品Lafa5的预售,其在15-20万元市场区间已打造出极具竞争力的产品。
鸿蒙智行交付68216台,创单月交付量历史新高;全系累计交付已突破100万台,仅用时43个月创新势力品牌最快达成百万交付纪录,当月成交均价达到39万元。
“蔚小理”中,小鹏汽车10月交付42013台,同比增长76%,单月交付量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2个月交付量超过4万台。蔚来汽车10月交付新车40397台,同比增长92.6%,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其首次月交付突破4万台。理想汽车10月交付新车31767辆,环比下滑6.4%。
小米汽车虽然10月舆论缠身,但仍有超4万台的交付成绩。而且小米汽车交付周期也较原定周期再次缩短,YU7系列将较原定周期缩短4-10周。门店方面,10月新增22家,全国125城已有424家门店;11月计划新增17家,预计覆盖吉安、临汾等8座城市。
在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中,岚图汽车10月交付17218台,再创单月新高,其第30万辆整车即将于11月下线;阿维塔10月销量达13506台,同比增长34%,刷新月交付量纪录,并连续8个月销量破万;智己汽车连续两个月销量过万,同时也刷新本品牌月销量纪录,达到了13159台。
“金九银十”的威力依然不容小觑,销量屡创“历史新高”,但背后的“暗流”也值得关注:一方面车企将冲刺竞争更为激烈年度目标角逐;另一方面,明年购置税退坡的政策压力下,如何接下来的销量增长,或许才是更大的挑战。
行业热议事件
10、购置税免征将结束,新能源车均价六年来首次跌破16万元
还有2个月就到年末,长达十余年的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优惠要变了!根据相关公告,明年开始到2027年末,“全额免征”会改成“减半征收”,每辆新能源乘用车能减的税最多不超过1.5万元。
同时,进入10月以来,全国至少六个地区对汽车置换补贴政策作出调整,吉林宣布采用“预约资格制”,消费者需通过“云闪付APP”申领资格券;上海明确采取“个人报名、公证摇号、中签获取资格”的方式开展汽车报废更新和置换更新补贴活动;而山西、海南、杭州、温州等地则暂停了相关补贴政策。
购置税减免政策进入倒计时叠加多地国补退坡,促使车企抓住“金九银十”的传统销售旺季加速去库存,10月销量成绩亮眼。不过为了冲刺年终的销量目标,车企还在忙着为消费者补购置税差额。
据悉,奇瑞、小米、蔚来、理想、奇瑞、长安启源、问界、深蓝、长城、智界、极氪等十多车企自掏腰包,推出“兜底补贴”,承诺全额补政策调整的差价,单辆车最高补1.5万元。
而且9月和10月有多款新车上市,价格反而更“亲民”,比亚迪、蔚来、理想等新势力品牌都在下调新车定价,中大型SUV都能压到20万元区间。同时老款车型也在降价,乘联会跟踪数据显示,秦PLUS、埃安RT等车型比2023到2024年的最低指导价降了超10%。
根据电车志的数据,从2019年到现在,新能源新车均价一直在波动下降,2019年16.8万、2020年17.5万、2021年16.3万、2022年16.9万、2023年18.4万,2024年前9个月降到了16万,今年9月单月更是跌到15.8万,这是六年来第一次跌破16万元。
毫无疑问,随着补贴政策收紧只剩下两个月的窗口期,车企通过降价应对库存压力、抓住购置税优惠的尾巴,在年末抢单大战中冲击更多销量。但这场喧闹过后,明年的销量压力或会更重。
各种跨界者加入战局,导致客户购买和安装轮胎的方式迎来变化。传统维修...
小桔车服召开安全管理委员会专项会议,会议任命小桔租车、小桔养车、小...
从预约检测到透明报价、从专业技师到纯正配件,从免费车辆电子健康检测...
哪些汽服门店在换门头?换门头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