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新能源车险再生乱象:严禁返佣下,为何保司依然提供漆面、洗车及现金返现?
2025/11/7 14:10:04 流意 原创

江苏车主黄先生去年11月购买的新能源车已进入续保期。10月底,他陆续接到人保、平安及太平洋三家保险公司销售人员的电话,并收到了续保方案。
令他意外的是,在江苏车险全面禁止返佣返现的背景下,这三家头部保司中,人保提供了多项增值权益,而另外两家则依然提供返佣返现。
黄先生表示,这辆新能源车首年保费为8500元,由于一年未出险,今年三家公司的报价均在6700元左右,主要区别在于附加权益。
更早之前,黄先生在2024年为名下另一辆已使用近8年的燃油车续保时,销售人员曾明确告知,江苏严查车险返佣返现乱象,保费同比无优惠,以前赠送的洗车喷漆权益也随之取消。
吊诡的是,无论是为油车还是新能源车投保,黄先生都收到了来自保险公司的短信告知函。函中明确指出,车险销售中不得存在给予或承诺销售返点,并鼓励车主举报,一经查实,还可获得经济奖励。

难道在新能源车险市场,“禁止返佣返现”政策形同虚设吗?
01、新能源车险难逃“返佣返现”宿命?
根据黄先生提供的信息,三家保司提供的“增值服务”都很有吸引力。
具体来看,人保的销售人员提供了三个续保方案,黄先生最终选择了“9.9元换购续保方案”,包含两个原厂油漆面(不含整形);钣金维修工时抵用券一张500元(轻微损伤)以及臭氧杀菌2次、途虎6次洗车。
而太平洋财险和平安财险的销售提供返现,分别为600 元“换购劵”和800元现金,以红包形式直接发放,其他增值权益则比较少。



黄先生的经历并非个例。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不少苏州新能源车主也分享了类似的投保经历。
例如,一位极氪车主列出的清单显示,其保费不仅可返现445元,还额外获赠保养服务、刹车油以及多种类型的抵用券。

众所周知,在燃油车市场,禁止“车险返佣返现”已是行业共识。为遏制此类乱象,多地保险行业协会持续加大处罚力度。
例如,今年5月份,江西省保险行业协会宣布,严禁保司在车险业务中向客户提供合同外利益(不限于支付现金返还、赠送油卡、话费、代金券以及非保单条款服务项目、赠送非车险产品等行为)。为鼓励公众监督,该协会还规定,车主举报若查实,可获得1000元奖励。
事实上,江苏省早在2024年便已推出类似政策,据悉举报奖励的金额比返利金额高。更有地方承诺返还“当年商业车险的全部保费”。
那么,在新能源车市场,“禁止车险返佣返现”政策是否不适用了?
有行业人士表示,禁止车险返佣返现理论上不会区分是油车还是新能源车。因此黄先生所遇情况是否普遍尚不明确。然而,在实际业务中,不同保险公司为争夺客户,确实可能在部分地区或特定阶段采取一些“越界”行为。
而从黄先生收到的保险公司短信提醒来看,至少在明面上,此类行为仍被严格禁止。不过,表面合规,暗地里就很难把控了。
02、优质新能源车客户成为争抢焦点
过去,在燃油车市场,“老三家”不仅占据了近7成的市场份额,更拿走了整个车险市场9成的利润。
如今,随着燃油车进入存量时代,“老三家”的增量空间日益有限。而新能源车的快速崛起,正成为各大保险公司新的竞争焦点。
在燃油车时代,各家保司主要依靠扩大市场份额来提升保费规模。但在新能源车时代,大多数保司却陷入了"规模越大、亏损越重"的怪圈。
2023-2024年,新能源车险虽以1409亿元保费规模成为行业新引擎,却连续两年承受着超过50亿元的承保亏损。
这一现象与早期新能源车中网约车、运营车占比较高有关,同时也受到新能源车配件贵、维修网络不完善以及主机掌控售后等因素的影响。
于是,“老三家”开始调整策略,从过去一味追求“做大”,转向更加注重“做优”。能否争取到更多优质的新能源私家车客户,成为决定其能否率先实现盈利的关键。
据行业人士透露,自2024年下半年起,多家大型险企以空前力度切入新能源车销售场景,积极布局4S店渠道。
例如,平安财险在特斯拉交付中心设立“保险服务驿站”;人保财险与比亚迪全国超2000家经销商建立深度驻点合作;太保财险则拿下了理想汽车大多数门店的独家合作权益。
从数据上看,这个趋势非常直观。“老三家”在新能源车险领域的市场份额已再度集中,超过70%,并于2025年上半年整体实现盈利。
有行业人士预测,随着“老三家”在新能源车险业务上逐步盈利,它们将在争夺优质私家车客户方面投入更多资源,车险市场的两极分化格局将进一步加剧,甚至可能比燃油车时代更为集中。
在此背景下,新车与续保业务作为最优质的“肥肉”,自然成为各大险企不惜代价、以各类合作权益全力争夺的对象。
一场围绕优质新能源私家车用户的争夺战已然打响。
03、新能源车险市场加速分化
在燃油车时代,尽管禁令频出,返佣返现乱象仍屡禁不止,根源就在于车险市场高度集中。
由于车险产品同质化严重,“老三家”持续挤占市场空间,中小险企面临巨大竞争压力,不得不在佣金返点上展开“价格战”,并通过削减人员、办公费用等灰色手段消化成本。而头部险企因规模庞大难以通过违规操作平衡成本,因此对返佣行为抵触强烈。
据AC汽车专栏作者车内韩车透露,头部公司为转嫁成本,转而采取提高保费任务、降低送修比例等强硬措施,由此引发修理厂和4S店不满,倒逼保司进一步让利,以对冲事故维修利润的下滑。
因此,头部险企对返佣乱象抵触情绪愈发强烈,曾有8家险企签署“车险自律公约”,坚决打击返佣返现。
如今,“老三家”在新能源车市场的市场集中度也在不断提升,中小保险公司的生存空间进一步收窄,“返佣返现”乱象可能再度抬头。
值得注意的是,“老三家”的新能源车险业务目前只是阶段性盈利,可持续性仍有挑战。
在新能源时代,主机厂不仅掌握原厂配件定价权,而且深度介入保险的意愿更强,比亚迪、小米汽车均以成立财险公司;此外,新能源车主发生事故后也更倾向于去主机授权渠道,这将导致保险公司在定损理赔环节议价能力受限,赔付成本持续承压。
接下来,随着保司在新能源车险市场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真正的考验在于能否将这一市场优势转化到事故车、三电承保领域,从而调整维修结构,有效引导甚至“设计”事故车维修路径,推动其更多流向成本更优的维修终端。
总的来看,保司与主机厂在新能源车理赔端的博弈,将是一场更为持久和复杂的较量。而这场较量的结果,不仅会加速车险市场两极分化,也关乎车险市场的利润分配,甚至影响新能源售后市场的格局。
各种跨界者加入战局,导致客户购买和安装轮胎的方式迎来变化。传统维修...
小桔车服召开安全管理委员会专项会议,会议任命小桔租车、小桔养车、小...
从预约检测到透明报价、从专业技师到纯正配件,从免费车辆电子健康检测...
哪些汽服门店在换门头?换门头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