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大牌TPU车衣杀到3980元!车衣膜行业洗牌,没有互联网基因的门店先出局?
2025/8/12 15:18:33 叶一阳 原创
最近一段时间,汽车膜圈最热议的重磅话题,莫过于某知名一线进口品牌膜,上月率先推出3980元的TPU隐形车衣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另边厢的几家一线主流品牌膜,也紧跟着纷纷推出3980元价格区间的TPU系列车衣。
汽车膜圈一时间炸了锅,有算账说卖3980元的门店根本赚不到钱活不下去的;有说该进口品牌的此系列产品,实际上是在国内生产的;有说国产品牌同价位产品,实际比进口品牌的更好的;还有的趁机浑水摸鱼说,我们2980的膜和3980的膜其实是一样的。
最有趣的是有疑似以上品牌经销商吐槽:进口品牌车衣膜卖3980,相当于LV爱马仕卖低价包包……
在我看来,此次“各品牌纷纷上线TPU车衣3980元”事件,预示着汽车膜行业整体的价格大战正式开打,整个行业的深度洗牌自此拉开序幕。
01、汽车膜行业“血拼”时刻,三大动因解析汽车膜行业危机
汽车膜行业的内卷已持续几年,面对微薄的利润和经营成本上升的压力,从工厂端、渠道端到门店端都在做出调整,但直到今年才算是真正迎来了“血拼”时刻。
具体有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将TPU隐形车衣的价格压缩至3980元的不是几家不知名的小品牌,而是行业几家一线最知名的品牌,一线品牌方不敢以假冒伪劣冒充好,所以能够对品质背书。显然,大品牌“弯腰”带来的冲击更为“致命”。
第二,既然是品质正品,那说明刨去经营成本,这个价格依然有利润,等同于将隐形车衣的成本公开透明化。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必然会引发更多品牌效仿,将全体TPU车衣品牌拉到3980元的价格区间。
第三,对车窗膜来说,其与TPU隐形车衣漆面膜虽然在生产配方、生产工艺、产品功能有所不同,但两者在原材料基材和经营成本是相通的,定价逻辑也相同。并且,两者作为同一品类,有着相同的生产厂商和销售渠道,更有一批共同的从业者提供服务,由此间接反推,车窗膜品类也具有一定的“优化”空间。
随着汽车膜车漆膜、车窗膜全系列整体价格大幅下挫,甚至还有进一步下探的空间,“吞噬”的是却是贴膜门店的利润,盈利能力仅够勉强维持经营的门店更容易倒下。
不难看到,门店端在价格战中首当其冲,而终端经营一旦动摇,汽车膜的行业危机也会随之爆发。
02、一线进口品牌“降维打击”背后,既要烧钱能力,更要互联网基因再造
一线进口品牌企业为什么在行业如此艰难之际发起价格战呢?
我认为,通常企业发起价格战都有这两个目标: 一是快速抢占市场份额;二是打击竞争对手。
但是,企业要想成功达成这两个目标,仅仅靠价格战是远远不够的,疯狂的价格战只是表象,背后的企业自身必须要具备三个强大的核心经营要素才有可能成功——强大的产品/系统设计能力;强大的执行团队;雄厚的资本。
企业如果自身并没有这三个强大元素,那么价格战所带来的一时繁荣,犹如在沙中筑塔,必将轰然倒塌。这样的商战失败案例,在过往的各行业发展过程中比比皆是,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而要说价格战在哪个行业打得最疯狂,也打得最成功,无疑是淘宝、京东、拼多多等互联网平台企业们,而更接近汽车膜行业,也更值得汽车膜行业学习的,则应该是由互联网思维与各传统行业成功融合转型而来的一众互联网O2O新晋行业龙头:
第一,“滴滴、美团、顺丰”们把传统出行、外卖团购、快递行业的价格大幅拉低,并且在初期动辄百亿疯狂补贴。
第二,“瑞幸、霸王茶姬”们把咖啡茶饮价格从几十元大幅拉低至十几元,并且在初期疯狂派发几元特惠分享券。
第三,“途虎、京东、天猫”们把轮胎机油价格大幅拉低至比传统快修店拿货价还低,并且在初期疯狂轮番推出的99元快修保养大礼包。
第四,“蔚小理”们把传统百万豪车才有的奢侈配置在国产新能源车上直接标配拉满,驾乘性能超越燃油豪车的同时,价格不到同级别燃油车型的一半,并且还不计成本赠送免费维保、免费充换电等等购车福利。
从以上经典案例可以发现,表面上尽管这些新晋龙头企业们各自的所属行业、科技技术、消费群体、消费频次等等都完全不同,但以下这4点它们是完全相同的:
1.它们都是融合先进的“互联网用户思维”,由传统行业转型而来的移动互联网O2O用户企业;
2.它们初期都以疯狂的价格战来快速占领市场份额;
3.它们自身都具备强大的核心经营三要素:运营系统、执行团队、雄厚资本。
4.它们都有着互联网用户企业共同的盈利模式: 一是用户规模越大,成本越低;二是用户规模越大,品类越广。
此次一线进口品牌发起价格战,我相信必然是有备而来。
但它们是否会像以上的各新晋龙头企业一样,接下来会融合先进的“互联网用户思维”,往具备强大的核心经营三要素去努力,最终转型成为互联网O2O用户企业,还有待观察。
03、从“卖产品”到“赢用户”,“互联网用户思维”在后市场应用的威力
互联网用户思维,是指企业在产品设计、运营和服务的过程中,以用户需求为核心,通过数据驱动、快速迭代和体验优化,实现与用户的高效互动和价值共创的思维方式。
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用户思维是“以用户为中心”,区别于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打法,本质是通过“用户视角”重构商业逻辑,核心在于持续创造用户可感知的价值。
不难看到,互联网用户思维当中有一个最核心的要素:用户。如果没有这个核心要素,其他的一切都等于0。
理解了这一点,也就理解了为什么所有互联网企业在发展前期都会做一件事:价格战!即疯狂给用户让利,快速获得市场份额/用户,耗死竞争对手。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汽车膜行业传统思维和互联网用户思维的区别,那就是:把“怎样才能把膜卖给车主?”转变为“怎样才能帮助用户省钱、省时、省心?
为了让大家更加清晰地了解,当企业成功以“互联网用户思维”转型,并掌握了三大核心经营要素之后的非凡威力,我们就以同属汽车后市场,最接近汽车膜行业的“途虎养车”这家快修保养互联网O2O企业来详细举例说明。
途虎当年在传统群雄环伺之下,为什么依然能摧枯拉朽、所向披靡?
第一,价格战!且具备发起价格战的关键要素——雄厚的资本。
途虎养车启动初期连连疯狂发起价格战,短期内快速积累庞大的线上用户体量,庞大的线上用户体量给初创种子门店带来了流量,为初创门店构建了商业闭环。
第二,“碾压式”的服务体验!且具备强大运营系统+强大执行团队两个关键要素。
途虎O2O的线下门店模式给线下三大用户(车主、门店、技师)都提供了新颖服务体验。
对车主,不仅线上下单价格实惠,且能预约;而且线下服务标准化、透明化,信任感拉满;对门店,初期种子加盟店最快三个月回本,很长时间内基本平均在半年到一年内回本,加盟商开多店是普遍现象;对技师,中工技师月收入普遍比传统门店大师傅还高。
在以上强大的经营要素组合打击之下,短短几年间,对传统个体门店造成了严重威胁。对此,一位行业资深轮胎批发零售大佬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我们用了三十年才做到的事情,途虎用三年就做到了。
后市场最大、最难啃的快修保养市场能够“杀出”一条可行之路,意味着移动互联网融合转型的风口,完全可以继续在余下转型难度相对较低的洗美、贴膜、改装行业复刻,这也已经越来越成为行业的共识。
写在最后:
当下移动互联网浩浩荡荡的时代浪潮早已席卷而至,且势不可挡,“滴滴”出行、“美团”外卖、“瑞幸”咖啡、“蔚小理”新能源车,“猫虎狗“快修保养等,所有传统行业都终将被移动互联网重铸,汽车膜行业当然也不会例外。
我们都知道,今天国产制造的实力早已今非昔比,一众国产新兴汽车膜品牌的核心技术及生产能力正在逼近一线进口品牌,甚至在一些新品类比如隐形车衣、改色膜的市场表现上,已经超越一线进口品牌,这或许也是一线进口品牌拿TPU隐形车衣来价格战的真实原因。
那么接下来,中国汽车膜甚至包含整个洗美装这一庞大的市场,最终会鹿死谁手呢?
我个人认为,危机危机,危中有机。伴随着一批传统厂商品牌、经销商及门店在危机中倒下,必然也会有一批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晋厂商品牌、运营商及门店在危机的洗礼中崛起。
综上所述,谁能最先融合先进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思维,谁能最先具备移动互联网O2O企业经营核心三要素,谁就是接下来的中国汽车膜庞大市场的王者!
嗟乎!此真乃: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各种跨界者加入战局,导致客户购买和安装轮胎的方式迎来变化。传统维修...
小桔车服召开安全管理委员会专项会议,会议任命小桔租车、小桔养车、小...
从预约检测到透明报价、从专业技师到纯正配件,从免费车辆电子健康检测...
哪些汽服门店在换门头?换门头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