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又一连锁携加盟模式进场!比亚迪、途虎、京东养车等已布局,这门生意又将是巨头游戏?
2025/9/11 16:16:06 流意 原创
新能源贴膜轻改,正成为各路玩家激烈厮杀的新战场。
近日,行业传出消息:博世车联正式推出专注于新能源贴膜与轻改业务的新门店模型,并以加盟模式快速推进。
这不是孤例。在传统维保业务利润持续走低、获客越来越难的背景下,“贴膜+轻改”仿佛一剂强心针,迅速吸引头部养车连锁、4S集团乃至新能源主机厂重兵投入。
一边是亟待转型的传统门店,试图借轻改业务实现“降维打击”;一边是“猫虎狗”等养车连锁,以“贴膜+轻改+维保”的三板斧策略高调进场。
更不容忽视的,是新能源车企亲自下场,从原厂改色到官方改装件,试图把车主整个生命周期牢牢握在手中。
看似风口已至、红利正酣——但真的只要转型,就能轻松赚到钱吗?
01、养车连锁都在争抢贴膜轻改的“蛋糕”
燃油车时代,售后市场的王者无疑是维保业务——规模庞大、需求稳定。那时的车主们更愿意为“确保车能跑”买单,而非“让车变好看”。
因此,洗美、贴膜、改装这类“颜值经济”长期散落在路边小店,格局零散、标准缺失,始终难成气候,自然也入不了资本与大集团的法眼。
然而新能源浪潮彻底重塑了游戏规则。电车结构大幅简化,传统维保业务锐减,门店迫切寻找第二增长曲线;而新一代电车用户追求个性、热衷表达,恰好为“洗美贴改”注入爆发力。
一度边缘的业务,瞬间站上风口,成为连锁巨头与主机厂争相抢夺的高潜力赛道。
头部养车连锁已全面出击:“猫虎狗”纷纷落子,打法各异却目标一致。
途虎养车升级工场店增设独立美容工位,并在一线城市创新推出纯洗美容中心新模型,重点建立“三膜”施工能力,并拓展至底盘防护、电动尾门等新能源专属轻改项目,实现从轻美容到深美容的升级。
天猫养车借贴膜/改装中心等专项店切入市场,并入股蓝电共建超150家贴改门店,推出“18个月回本”的高回报店型。今年还推出“蓝小店”轻量化改造方案,助力现有洗美保门店低成本转型切入轻改业务。
京东养车则以“超级大店+生态网络”打法,打造集改装、贴膜、音响于一体的旗舰技术中心。其核心策略是以一二线“超级改装大店”为旗舰,联动全国超一半已布局洗美改的门店及4万家合作专业门店,形成订单分级承接的网状体系。
此外,驰加、美孚1号车养护等也发布“燃电一体”策略,虽目前重心仍在新能源维保,却为后续贴改留足想象空间。
“维保+贴膜+轻改”,已成为养车连锁标准化的增长路径。但这条看似宽阔的赛道,早已巨头环伺、硝烟弥漫。
02、传统维保店转型贴膜轻改是降维打击?
在连锁招商的宣传话术里,传统维保店转型贴膜轻改常被包装成 “降维打击” 的好棋——可复用现有场地与设备、技师手稳易培训、老客户转化快,还能借贴膜轻改的高毛利项目提升盈利。
可这 “降维打击” 的美梦,一落地就会撞上现实的硬墙,转型从不是简单的业务 “做加法”
其一,业务逻辑本质不同。
维保是 “看病抓药” 的逻辑:找故障、拆旧件、换新件,流程标准化程度相对较高。
而贴膜轻改是营销驱动、个性导向的服务,极度依赖审美、案例展示和沟通体验,难以标准化,更考验用户运营和内容能力。
其二,客户决策心理完全不同。
维保客户是 “刚需党”:车坏了急着修,到里程了必须保养,追求的是可靠性、性价比、效率。消费决策相对理性,更看重老板或师傅的“人品”和“技术”。
而贴膜轻改客户是 “玩车达人”,改车是为了悦己,甚至是身份认同。消费决策非常感性,他们需要的不是 “修理工”,而是能聊到一块儿、懂他审美的 “顾问” 或 “玩伴”。
其三,获客逻辑发生根本改变。
传统维保店的客户主要来自周边3-5公里,靠的是位置、老客户口碑和与一些单位/保险公司的合作。
但贴膜轻改客户愿为好手艺 “跨城寻店”,开几十公里找一家案例多、技术好的店很常见,获客全靠抖音、小红书这些 “视觉平台”。
综上,传统门店转型贴膜轻改虽具备一定基础条件,但绝非“降维打击”,反而需直面业务基因、消费心理与获客模式的三重挑战。
对于不站队的单体店来说,不盲目跟风连锁,就需要找到差异化竞争路径。
具体来说,把维保的 “技术靠谱” 基因,和贴膜轻改的 “客户共情” 能力结合,用抖音讲好 “靠谱师傅做个性改装” 的故事,充分利用营销工具强化内容能力、走中高端差异化路线,或许是更可行的出路。
03、两大变量正在重写游戏规则
洗美贴改市场从未像今天这样炙手可热——却也从未如此充满变数。行业规律表明,一个热门品类从爆发到内卷,往往只需一年半。
如今,“三膜”(窗膜、车衣、改色膜)市场已肉眼可见陷入低价肉搏,轻改业务也很可能步此后尘。
但真正决定未来格局的,并非价格战,而是两大关键变量:
变量一:线上平台正重塑消费链路与生意逻辑
洗美贴改的获客模式已彻底变革。抖音、小红书、哔哩哔哩等内容平台成为新流量入口,“线上下单+到店服务”成为标准动作。
电商玩法——无论是爆款套餐、内容种草还是达人探店——正在倒逼行业从“技术导向”转向“运营与视觉驱动”。
门店不能再只靠“手艺人”身份躺赢,必须学会拍视频、做内容、经营粉丝。平台在重构用户决策路径的同时,也在悄然重分配市场机会。
变量二:主机厂强势进场,意图锁定用户全生命周期
主机厂有极强动力在交车环节就提供原厂改色膜、官方改装件等增值服务。如比亚迪推出 1999 元官方改色膜,东风风行某车型直接 “出厂自带车衣”,蔚来在 APP 里上线改装件选项,岚图、五菱、捷途也纷纷加码原厂改装。
更狠的是,主机厂还手握 “质保 + OTA” 两大杀手锏。比亚迪近期就明确提示,加装未经认证的设备(如氛围灯、升窗器等)可能导致 OTA 升级失败。
此前,“外修” 影响整车质保的规定已让车主谨慎,如今轻度改装又可能波及 OTA 权限,这相当于把车辆 “硬件+ 软件” 业务牢牢锁在车企售后生态里。
再看新能源改装本身,三电系统的高整体性让单一零部件改装难上加难,大刀阔斧的改装更是面临技术与主机厂的双重压力。
短期内,独立售后能分到的新能源改装蛋糕并不大,目前还是升级改、音响改装占比更高。
当连锁巨头与主机厂以资本与生态强势入场,贴膜轻改赛道是否终将沦为又一场被巨头定制的游戏呢?
各种跨界者加入战局,导致客户购买和安装轮胎的方式迎来变化。传统维修...
小桔车服召开安全管理委员会专项会议,会议任命小桔租车、小桔养车、小...
从预约检测到透明报价、从专业技师到纯正配件,从免费车辆电子健康检测...
哪些汽服门店在换门头?换门头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