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马牌、玲珑、途虎、天猫养车等巨头纷纷押注,无人车配送将成后市场竞争新变量?

马牌、玲珑、途虎、天猫养车等巨头纷纷押注,无人车配送将成后市场竞争新变量?

2025/9/8 13:55:11 老白金 原创

轮胎制造商与互联网巨头已入局无人车配送,验证其在轮胎品类配送中降本增效的效果。但受限后市场复杂的服务场景,全面落地仍有挑战。

马牌、玲珑、途虎、天猫养车等巨头纷纷押注,无人车配送将成后市场竞争新变量?

无人驾驶技术正在突破Robotaxi的局限,在汽车后市场找到更接地气的应用场景。

AC汽车不完全统计,近日,玛吉斯轮胎德国马牌佳通轮胎玲珑轮胎等轮胎头部品牌,以及途虎养车、天猫养车等互联网巨头纷纷携手九识智能和新时期等企业,将自动驾驶技术应用于终端配送,京东养车背后的京东物流则是早已推出了多代智能配送车,轮胎销售正式进入无人配送时代。

驱动这一趋势的核心在于更实惠、更高效的经济模型。

一方面是无人车单台价格已经下探至万元级别,配送成本可降低70%以上,同时还能提升配送时效,这直击了后市场成本敏感、效率至上的痛点;另一方面,L4自动驾驶技术、多样化车型选择、年复合增长率超62%的市场规模都为无人车提供了应用基础。

后市场无人城配的探索并不止无人车,AC汽车在文章《“无人机送配件”来了!运费30元/单,修理厂叫好、但经销商担心会更卷?》中报道了低空经济下无人机的配送应用,目的都是为了实现降本增效。

但无人机配送的产品SKU极为有限,集中在三滤、雨刮片、刹车盘片、火花塞等易损件品类,有汽修厂老板直言“只是加分项而非必选项”;无人车配送轮胎这类标准化产品毫无压力,但对于异形配件仍是挑战。

不过有观点认为,无人机、无人车在当前阶段配送配件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但随着智能化技术不断迭代成熟,它在后市场就不再是“营销噱头”,而会成为当前汽配服务下新的竞争变量。

01、无人车“抢滩”轮胎配送,轮胎品牌与猫虎狗已经入局

当前,后市场入局无人车配送赛道的玩家可分为两派:

一派是轮胎制造商,如德国马牌玛吉斯等,引入无人车配送,是要针对轮胎这样大件又刚需的标准化产品,解决传统配送模式中遇到的“人工依赖性强、时效慢、成本高”等问题。

玛吉斯轮胎在近期携手昆山市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启动“无人车配送试点项目”,后者负责人表示,试用无人车配送一周后统计,单趟配送成本平均可下降一半,规模化推行后可节约更多。

德国马牌今年推出“轮胎秒送 马上装”服务,使用九识无人车从仓储到汽修门店的补货调货送货,不仅满足30分钟快配需求,还能应对24小时运营的夜间需求。

佳通轮胎与九识智能合作,2024年底在河北沧州试点无人车补货网络,通过无人车完成仓储库房-汽修门店的补货、调货任务,计划2025年覆盖全国32城。

玲珑轮胎也联合新石器无人车推出智能送货车,通过精准配送,降低30%以上物流成本,压缩客户50%的等待时间,推动服务模式从“人找货”转向“货找人”。

另一派则是互联网连锁巨头,如途虎养车、天猫养车、京东养车等,背后是庞大的平台订单和数字化生态系统。

通过与新石器、九识智能等自动驾驶科技型企业合作,将无人配送作为其智慧物流网络的关键一环,目的是要打通在线下单-无人配送-到店安装的闭环,继而优化整个平台的履约成本和用户体验

途虎养车为新石器无人车队提供专属维保服务,新石器为途虎提供智能无人物流解决方案,提升配送效率及市场响应速度。

天猫养车也和九识智能达成合作,线下门店向九识无人车提供售后维修以及保养服务,九识智能则建立“云脑-枢纽-终端”三级服务体系,提供用户体验。

京东养车背靠的京东物流在2017年完成机器人首单配送任务后,到目前为止,已经推出了多代智能无人配送车,投入运营的城市已多达30个。

无人配送的大规模商业化刚刚起步,在后市场的轮胎领域率先得到应用的原因也很简单。

轮胎的标准化特性和无人车的空间利用和运载能力形成了天然适配,而且具备小、中、大不同容积的无人车,可以替代从三轮车,到面包车,再到轻卡的多种车型,它们不仅能够承担从中心仓到门店的少批量、多批次补货任务,而且也可以针对紧急情况进行点对点急速配送

同时,从无人车已经具备L4级自动驾驶能力来看,已经能够适应城市各类的路况、时段、场景等,实现全天候配送,而上述轮胎制造商和连锁巨头的前期探索,已经验证了无人车配送轮胎的可行性。

而且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已有103个城市开放无人配送车辆路权,覆盖超过80%的主要物流节点城市,全国无人配送车保有量突破6000预计到2030年将实现百万辆级的规模化需求

无人车应用爆发式的增长证明了市场需求的真实性,最直观的改变就是将轮胎配送这一需要人工交付的体力劳动,变成了智能运维技术型工作随着供应链的进一步成熟,配送成本还将进一步摊薄,这无人车作为降本增效的工具所体现的核心优势

02、无人车配送“降本”效果惊人,从购车万元级到月使用成本不超过3000元

无人车配送的“降本”有两个维度。

一是无人车本身。以新石器和九识智能这两家无人车企业来说,将无人城配车的价格一降再降,从行业早期的百万元,降低至现在的万元级别,九识智能最低裸车价格甚至降到了1.98万元 

二是配送成本。据汽车之心的报道,目前新石器无人车的运营成本能够比传统物流运输便宜70%以上,配送时效提升20%以上。 其中,一辆新石器无人城配车能够把运输成本从0.15/票降低到0.06/一辆九识无人城配车平均每月的使用成本大致在2000-3000

与传统物流配送依赖人力司机和燃油车辆相比,人力工、油费、车辆折旧和管理成本占了大头。而无人城配2000-3000的综合使用费用,远低于一名专职司机的人力成本;同时配送成本大幅降低,规模应用后边际成本还会更低

此外,无人车以电能驱动,能耗成本仅相当于燃油车的几分之一,且维护保养相对简单,长期来看,维护成本也节省了一大笔

无人车“去人力化”带来的效率提升也具有想象空间。

毫无疑问,无人车实现24小时不间断工作,不受工时限制,配送时效提升20%以上。它完全遵循算法规划的最优路径,不存在绕路或主观怠工,实现了流程的标准化和精准化。不管是深夜紧急用胎,还是全天候响应换胎需求,都有无人车做保障。

而人工的管理则相对复杂,因为司机需要休息、可能存在交通违规、服务质量波动、以及离职风险充满了不确定性。对于企业来说,将不可控的人力管理问题转变为了可控的设备调度”,更省心省力。

更深一步推测,无人车并不是孤立的运输工具,还是移动的数据采集终端。

它们持续收集城市道路、配送时长、门店收货习惯等海量数据经过分析,可以反哺优化仓储布局、配送路径规划、甚至预测各门店的轮胎需求,从而驱动整个供应链从被动响应主动预测转变。

那么就此来看,无人配送要完全取代人工配送了吗?

03、取代人工配送难,无人车落地整个后市场仍有挑战

从需求特性来看,轮胎行业最适合无人城配,但后市场的服务场景较为复杂,无人车配送的全面落地仍面临挑战。

从汽修厂来看,无人车目前最适合是仓到店”的标准配送,但即便是一线城市的汽修厂和门店的位置,也会处于较为复杂的区域,包括狭窄的背街小巷、临时停车的汽配城、人流密集的临街区等,很多时候仍需要人工介入,削弱了无人配送的效率优势。

而轮胎这类易损件核心就是配送的时效性,跟外卖的逻辑一样,没有效率就没有服务体验和商业价值

需要人工配合的不止这一项。据了解,后市场的配件签收有“验货”流程,确认配件型号、完好度等,但是无人车难以实现验货和签收确认,一旦出现货损数量不符的情况责任认定和理赔机制不完善,汽配商和汽修厂容易扯皮。

而且后市场是一个长尾市场,除了轮胎、机油、蓄电池等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还有保险杠、排气管、异形灯罩等上万种非标件。这些配件装载比较麻烦,限制了无人车配送的品类范围,对汽配企业来说,整体降本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上述这些都意味着,无人车配送在短期内很难取代传统的人工配送,定位更可能是与传统的运力形成互补,在轮胎配送这个场景中率先发挥作用

不过,受当前成本敏感因素的驱动,后市场在汽配配送方式上仍在尝试更多的新方法。

此前AC汽车报道的无人机送汽配模式”,尽管也遭遇低空经济的安全性和政策限制、航程、配件重量等问题,但其10公里仅需10分钟、运费30/极高效率与相对经济的成本优势,在特定应急场景中展现出不可替代的价值。

可以确定的是,无人车、无人机配送应用,让后市场的服务拼价格拼价值的升级。至少目前来看,轮胎品牌们和猫虎狗”谁也不会掉队——这场“效率”战争,比的就是谁的服务更能拴住客户的心

今日头条

全球汽车及服务领域人才、信息、资源中心

媒体合作

合作伙伴

@2014-2018 上海艾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168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