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维修费735元车主只愿付100,修理厂有理有据为啥还吃了“哑巴亏”?

维修费735元车主只愿付100,修理厂有理有据为啥还吃了“哑巴亏”?

2024/5/23 9:39:46 老白 原创

“技术修车有风险”的背后,是汽修价值不被认同,是门店与车主的信任关系越来越脆弱,也是内卷竞争下门店面临的挑战。

修理厂;维权

近日,又一家汽修门店因收费问题被车主投诉,引发老板们热议。

据青岛广电报道,车主韩先生的车辆显示水温高,便将车开到汽修门店维修,门店经过排查后是缸垫坏了;换完缸垫故障依旧,于是又更换了节温器,故障得以解决。 

视频显示,“防冻液+缸垫+节温器+拆装费”一共收费735元,但却遭到了车主拒绝 

车主认为,自己的车一开始就是节温器问题,门店反复换件属于小病大修,不仅让车辆贬值,而且维修费用从他认为的100元上涨至700多,很难接受。 

门店老板也在叫屈,因为节温器存在时好时坏的情况,这次在检查时并没有出现异常本想抱着给车主省钱的原则,从小到大排查故障,而非直接全套更换,没想到遭到车主投诉 

后经过媒体调解,车主支付300元将车开走,而门店也表示同意,以求尽快息事宁人。 

修理厂;维权

在该视频的下方,有近3000条评论,多数汽修厂同行都在为该门店喊冤。

有人表示,门店老板就不该想着为车主省钱,因为在这种连锁故障下,很容易被车主误会而吃力不讨好……最后一句话总结,技术修车有风险

对此,有老板提出问题的关键,当前消费降级的大趋势下,车主要省钱,门店要生存,原本就脆弱的信任关系迎来更大考验,一件小事就可以引发这类纠纷。

01、汽修同行打抱不平

根据视频内容,AC汽车梳理了门店修理车辆故障的经过: 

车辆高温后,门店首先检查节温器,但此时节温器刚好处于半开半合的正常状态;再检查水泵,没有发现问题;再检查缸垫,发现缸垫疵了,于是更换缸垫,车辆依旧高温;门店接着更换节温器,故障解决。

在该视频评论区,汽修厂同行们基本都否认了门店“小病大修”。 

一是该车辆的故障原因是节温器开度不够导致缸垫疵了,且节温器确实会存在时好时坏的情况,门店检查的步骤没有问题,而且从最基本的缸垫给车主更换,确实是想为车主省钱。 

二是“防冻液+缸垫+节温器+拆装费”的工时费最低都要700元,门店一共才收费735元,绝对是良心价。 

评论中有两种鲜明的观点值得一提:

一种认为,门店为车主省钱的“好心”并不都能被理解车辆高温必换节温器,因为可能存在连环故障,维修后出现容易返工,费时费力还会被车主质疑。所以维修时应该学习4S店一次性整体换件,保证维修质量。

另一种表示,门店遇坑经验太少,规避风险的有效手段是保持沟通比如在抬缸盖下来后就告诉车主,缸垫一般不会坏,除非有其他原因引起,现在先换缸垫观察,如果还高温再检查,这样不至于直接被车主扣上“小病大修”的帽子。 

不难看到,双方被“各打五十大板”:车主不懂修车,门店沟通时也不够严谨。

不过汽修门店的“委屈”显然更大一些,认为即便做好万全的准备,也会遇到意外情况,什么招式都会失灵,结果是要么退而求其次,把车辆恢复原样,请车主另请高明;要么自认倒霉,按车主要求赔偿。 

“技术修车有风险,汽修人太难了。”有老板感慨道。

02、汽修厂为何频频踩坑?

可以看到,上述“节温器维修案例”事实经过清晰明了,门店有理有据,却依然吃了“哑巴亏”,仅收到300元维修费。而对于一些说不清的纠纷,门店承受的风险还要大。 

该事件视频的下方,门店老板纷纷讲述自己的遭遇:

@黑仔哥:前几天我们店来了一辆福克斯更换气门室盖,交车开走后半道打不着火了,回店检查是发电机不工作了,车主开始用“万能保护语”——我来的时候好好的,狠赚了一笔,因为维修不用自己掏钱了。 

@十指紧扣:一辆雪弗兰发动机嘎嘎响,到店我们启动车辆正在听哪儿响呢,前后还没半分钟,爆缸了,最后车主投诉我们,赔了车主3000元,工商局罚了3000元。 

@只走东不走西:一年前因事故维修了一台车的侧面,昨天回来质问我,车子才在你们店大修过,怎么油门加不动了,你们是怎么修的?

@BKnr:去年有台伊兰特缺防冻液了,加上防冻液不出两分钟曲轴抱住了,我们赶忙给车主好一顿解释,最后车主一分钱没出,他还出去到处说是我们给修坏的。

有老板表示,只要汽修干的时间久,基本都遇到这种情况,比如车补个胎却打不着火了;换防冻液试车正时皮带断了;换完变速箱油ABS车灯亮了……这时无论门店解释得多么专业,只要车主来一句“我来的时候好好的”,就能让门店百口莫辩

而且门店也很无奈,进店车辆仔细检查,会引起车主警惕,认为门店没安好心要多挣自己的钱;检查做少了,运气差点遇到车辆隐患爆发,熟悉故事又上演了。 

汽修行业只能挣“君子”的钱吗?显然也不是。 

上述老板解释道,“实际上出现这类情况更多要归咎于车主与门店存在信任危机,一方面整个行业在过去30多年发展中,因信息不对称积累的负面口碑至今也没有得到消除;另一方面汽修作为有着高度壁垒的专业技术,但在互联网的传播下,不仅变简单了,而且车主的声音更容易被聚集,小问题也能引发大舆论。”

更为重要的是,当前大环境下,车主消费意愿不断降低,同行竞争陷入内卷,相较之前“解决故障即是王道”,现在同样的价格还需要门店提供环境、性价比、标准化、情绪价值等叠加服务,对门店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反馈到现实中,老板们“辛辛苦苦赚点钱,一个意外就回到解放前”的自我总结,也表明了汽修人现在正面临的艰难处境,“挨着刀”还要被“网曝”,不禁让他们哀嚎着“技术修车”的好时代已经过去。

03、汽修价值回归成为解困关键

在新媒体平台上,多个视频表述了最令汽修人破防的三句话:

  • 我来的时候还好好的呀!

  • 我在网上查不是这毛病啊!

  • 装回去吧我不修了

原因不难理解,一方面,随着互联网信息透明化,车主和汽服门店的信任裂痕反而在增大。

原本汽修行业多年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了车主对门店的信任成本,而互联网的深度渗透,打破了信息壁垒,不仅做到了配件价格透明,而且病因查找、维修原理等专业知识也被科普,是可以消除信息差,增强双方信任基础的。 

然而汽车维修的专业性存在一定的学习门槛,尤其是学到一鳞半爪,反而给门店带来了更大的困扰。很显然,门店老板除了要“技术立店”,也得学会“能说会道”。 

另一方面,是普遍对汽修价值的不认同。 

一句“装回去吧我不修了”的背后,是汽修人花费了大把时间查出了问题,又使出了大力气拆解了故障点,最后车主的“不修”让汽修人的辛苦付诸东流,以至于老板们呼吁,门店必须要设置检查费,维修费另算。

然而目前汽服门店依然没有对工时费进行明确的定价,也没有工时费的计算方式,多数门店参照4S店的工时费标准打个折扣,甚至还有门店拿着工时费作为促销手段,让汽修价值再次蒙尘。 

不难看出,让汽修人的价值回归成为解开当前困局的关键一环,否则叠加当前激烈的内卷竞争,门店与车主的信任关系越来越脆弱,类似的纠纷还会不断上演。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互联网深度融合下的传统汽修行业,虽然存在信息堆积效应,但同时也被插上了信息化与智能化的翅膀,随着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汽修价值被认可,信任门店变简单,“技术修车风险”终会消失。

今日头条

全球汽车及服务领域人才、信息、资源中心

媒体合作

合作伙伴

@2014-2018 上海艾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1686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