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正文:终身质保“强制4S店保养”现松动,修理厂借“外修证明”抢客户的时机到了?
2025/5/27 17:03:11 流意 原创
“买车时这也保那也保,出现问题了才发现这不保那不保”, 这句在汽车圈流传的苦涩段子。段子背后,折射出终身质保存在极大的争议。
日前,济南一位捷途车主向媒体曝光:购车仅一年、行驶2.8万公里的新车,因未在4S店保养导致质保服务被拒。
4S店负责人回应称,双方签订的质保协议明确规定:脱离4S店保养体系即视为放弃终身质保权益,“但若车主能补齐二类及以上资质维修机构的保养记录,仍可享受权益”。
该负责人还表示,按厂家保养手册要求,车辆每7000公里需保养一次,2.8万公里应累计4次记录,但4S店的系统内无任何记录。
车主自称已经完成了3次维保,却仅能提供1次三类汽服店的转账记录。证据链存在明显缺口,让双方的谈判陷入僵局。
此案折射两大焦点:强制4S店保养条款是否出现松动迹象?二类修理厂资质要求是否合理?
对于修理厂来说,协助车主构建完整维保证据链,能否从4S体系抢得更多的客户?
01、质保服务升级,“强制4S店保养”争议不断
车市价格战正从“价格平权”向“服务平权”演进,但车企高举的“终身质保”大旗背后,却暗藏一场以服务为名的利益博弈。
当新能源汽车以“三电终身质保”打破行业规则后,燃油车阵营迅速跟进,从核心部件到“整车终身质保”,服务战全面升级。
一汽-大众率先打破行业惯例,将质保期从“3年/10万公里”延伸至车辆全生命周期。更重要的是,更关键的是,其质保范围不仅覆盖整车,甚至包含自费购买的原装备件,构建起从购车到报废的“全闭环保障”。
然而,无论油车还是电车,享受终身质保的前提条件如出一辙——车主必须严格按照保养手册,在品牌授权4S店进行定期维护。
这一条款犹如“甜蜜陷阱”,将车主牢牢绑定在4S店服务体系内。而最让车主不爽的是,被厂家的“终身质保”套牢在4S店后,维保服务还出现涨价的情况。
一位领克03车主曾表示,领克规定要在4S店全程保养后,保养工时费已经涨到390元,机油机滤抵用300元的券后还要700元。
“即便在外保养也要有二级资质的店出具发票,机油用原厂,这种店很难找,没有意义。”
去年,比亚迪上调基础保养套餐,最高涨幅达到50%,也曾惹怒了一大批车主。
但是从实际结果来看,即使车主真的动了放弃终身质保的念头,但只要考虑到“三电系统”、“发动机变速箱”后续的维修成本,也只能作罢。
值得关注的是,《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明确禁止车企以“未在4S店保养”为由拒绝承担三包责任,但终身质保政策普遍突破三包法“3年/6万公里”的限制,因此厂家即便附加“霸王条款”,车主的讨价还价空间几乎为零。
02、终身质保规则存“漏洞”,修理厂如何借机抢夺4S店客户?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尽管厂家在终身质保协议中强制要求车主在4S店进行维保,但在实际的纠纷维权场景下,尤其是当媒体介入时,4S店往往不会将这一强制条件表述得过于绝对,毕竟此类强制要求是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
但是,4S店同时又以“需提供二类资质维修记录”为脱保条件设卡。
毕竟,按照三包法的规定,厂家不得强制车主在4S店保养,但是车主需要证明确实按照厂家保养手册进行了保养。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车主该如何证明?二类及以上资质维修机构的标准是谁定的?
有行业人士表示,在《三包法》中,并未查找到对于外修方资质有明确的 “二类” 这一规定。目前来看,更多是主机厂之间的约定俗成,因为二类维修厂的维修范围和资质要求上,相对更接近4S店的售后标准。
不过,在《汽车维修管理规定中》明确说明了,三类及以上资质店可以对车辆进行保养。
由此可推断,案例中的车主如果只是进行普通的保养,并不涉及维修的话,理论上在三类门店保养也能正常享受质保。
只是,对于车主来说,外修面临的难点在于,寻找符合主机厂“标准”的修理厂并不容易。除了维修资质外,还需要准备维修人员的资质证明、零件渠道证明以及维修合同等众多材料。
而这也恰恰为独立售后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当下,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已经有不少修理厂开始积极行动起来。一方面,他们通过制作视频向车主普及知识,告知车主厂家强制要求在4S店保养才能享受质保这一说法是违法的;
另一方面,这些修理厂为脱离4S体系的车主代开“外修证明”,包括维保记录(保养时间、里程、配件来源、公章)、消费记录、从业人员的资质等,确保车主随时能给4S店或主机厂证明。
然而当前市场现状是,能完整输出合规证明体系的维修企业仍属少数,这既反映出行业服务能力的缺口,也预示着独立售后市场的潜在发展空间。
03、终身质保威力不容小觑,售后抢客战加速行业分化
终身质保的锁客效应已经显现。
对主机厂而言,该政策兼具双重目标:既通过兜底承诺缓解消费者对燃油车耐用性的焦虑以促进销售,又将车主全生命周期服务捆绑于4S体系内。
据接近奇瑞的行业人士透露,其整车终身质保政策实施后,售后返厂率提升至80%,成效显著。
再看比亚迪,其去年对售后政策进行了调整,允许车主在正规修理厂进行除 “三电” 系统以外的维修保养。
但政策中对于 “正规修理厂” 的具体定义并没有明确说明,而且车主提交维修记录后,还需交由官方进行审核确认。
这说明,虽然车主可以进行外修,但最终能否通过审核,决定权依然掌握在车企手中。如此一来,对于车主而言,外修过程中的麻烦和潜在风险依旧存在。
对于独立售后企业来说,更大的挑战在于主机厂直接介入售后卖维保套餐,而且价格与修理厂的差距越来越小。
一位车主提出疑问,捷途4S店单次小保养只有500多元,社会修理厂收费499元,价格相差并不大,搞不懂车主为什么要冒失去质保的风险?
一汽大众在介绍“整车质保”时也指出,要求车主在4S店保养,以确保使用原厂配件和服务质量,但4S店保养价格已大幅降低,与其他修理厂成本接近。
总的来看,当前主机的终身质保叠加低价保养策略,正在加剧售后抢客战,也将加速市场两极分化趋势:弱势企业在这场竞争中逐渐被边缘化,甚至失去参赛资格,而强者只会恒强,借机抢占更多的份额,行业马太效应愈发凸显。
各种跨界者加入战局,导致客户购买和安装轮胎的方式迎来变化。传统维修...
小桔车服召开安全管理委员会专项会议,会议任命小桔租车、小桔养车、小...
从预约检测到透明报价、从专业技师到纯正配件,从免费车辆电子健康检测...
哪些汽服门店在换门头?换门头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