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7/29 14:08:58流意原创综合
无论是选择留守4S体系还是投身独立售后创业的“4S人”,面临的困境在本质上趋同——整个蛋糕在缩小。双方在存量客户的争夺上将不可避免地更加激烈,陷入一场“零和博弈”。
2024年已有4419家4S店关停并转,五年累计近万家4S店洗牌已成定局。若按每家店50人估算,约50万“4S人”正面临严峻的创业或择业挑战。
AC汽车专栏作者车内韩车表示,由于大面积的门店倒闭导致“4S人”的就业难度陡增,加之当前4S行业普遍效益下滑,其薪酬待遇亦遭遇显著缩水。
对许多资深“4S人”而言,开设修理厂几乎成为终极奋斗目标,无论选择单干还是合伙经营。
然而,这批“4S人”投身汽车后市场创业的道路正遭遇新的阻力。
近期银川某雷克萨斯4S店的公告颇具代表性:该店提醒车主,有离职人员以“品牌认证技师”身份,承诺提供“原厂配件”且“价格低于4S店”招揽业务。
公告强调,为确保权益,建议车主前往官方授权网点维修,因非授权网点无法享受官方质保及正品配件保障,并明确指出相关离职人员已不再属于品牌“认证技师”,提醒车主注意甄别,谨防权益受损。
这家4S店的做法是否被其他经销商效仿暂未可知,但4S体系的售后反制手段显然在加强。
更关键的是,如今后市场的创业环境愈发复杂,呈现出“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的围城态势,也为“4S人”的转型之路增添了更多变数。
01、投身售后开店的4S人很“苦逼”
汽车后市场创业大军中,“4S人”历来是主力,AC汽车连锁百强中的不少掌门人便出身于此。
彼时,正值4S店依靠新车销售盈利的黄金期,后市场也处于野蛮增长的阶段,拥有资金、资源或技术优势的“4S人”出走开店,成功似乎唾手可得。
然而时移世易,当下的创业环境已发生剧变。
对于离职投身独立售后的“4S人”而言,以单一品牌专修立足的难度显著加大。
一位区域连锁老板直言,许多凭借技术或客户资源自立门户的4S创业者,往往难逃“专修玩不过三年”的魔咒。
在他看来,经营修理厂是一项系统工程,技术、管理、客户经营、营销体系、保险及政府关系等环节缺一不可。技术型人才可能疏于管理,拥有客户资源者未必懂得精细化经营,若再欠缺其他关键能力,闭店是必然结局。
行业观察者“汽车售后老王”对此深有同感,他指出:服务顾问创业尤为艰辛,看似脱离狼窝,实则踏入虎穴。
首先,失去了技术团队和品牌背书,创业者成为直面客户的第一道防线,一旦维修质量不达标,客户信任瞬间崩塌;其次,缺乏持续获取新客的有效渠道;最后,经营管理远比单纯修车复杂百倍。
“开修理厂绝非避风港,而是更严酷的修罗场”,他总结道。
面对重重挑战,行业人士建议,“4S人”提高创业成功率的一个可行路径是技术经理、维修技师与服务顾问等核心角色联合集资开店,实现能力互补。
一个典型案例是,河南广汇某4S店因经营问题,其售后经理带领整个30余人团队集体创业,依托积累的万余基盘客户资源,经营一家千余平米的综合修理厂,并辅以豪华车改装业务,目前已取得不俗成绩。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随着过往的“品牌认证”光环褪去,“4S人”必须在独立售后市场中重新证明自己的价值。
换句话说,价格优势之外,如何有效构建客户信任——尤其是在维修质量、配件保真及服务可靠性方面,成为其能否在“围城”中立足的最关键挑战。
02、留守“4S人”的煎熬与挣扎
对于身处传统4S体系中的从业者而言,即便选择“留守”,同样深陷煎熬。
一份关于汽车门店工作人员职业出路的调研显示:38%的人希望持续发展,成为岗位专家;36%考虑转行;29.9%计划转向新能源赛道;24%则倾向创业。
图片来自《售后服务那点事》
这组数据表面上看提供了多样选择,实则折射出从业者在行业剧变面前的普遍迷茫与缺乏明确方向。
坚守岗位的“4S人”,其日常体验常被概括为“钱少事多、卷得飞起”。
一位服务顾问在社交平台的自述引发广泛共鸣:名义上的双休被线上工作侵占,机器人提醒和五分钟内必须响应的电话轰炸无休止,每月八天假期能休两天已是奢侈,且休假时仍需处理工作,同时还要时刻担忧用户差评。
然而,比高压工作更令人窒息的,是眼睁睁看着4S店步入黄昏却无力回天,最终不得不直面薪资打折、拖欠乃至被迫维权的残酷现实。
天津运通宝马4S店员工的经历极具代表性:自2021年入职,2023年出现部分欠薪,到2024年公司资金链问题显现,2025年2月时售后已只能做基础保养,事故维修因无法订购配件而停滞。公司持续欠薪,耗不下去的员工被迫离职并申请劳动仲裁,但集团既无法支付经济补偿,拖欠的工资也只能承诺分批支付。
该员工无奈指出,天津就业环境恶化,宝马4S店已从9家缩减至4家,豪华品牌整体收缩剧烈,叠加招聘中普遍存在的35岁、40岁年龄门槛,让失业后的中年从业者陷入“只能在家迷茫”的困境。
类似悲剧也在北京星德宝宝马4S店倒闭后上演。前售后员工透露,大部分员工被拖欠2024年8月至10月的工资。当公司提出签署《劳动合同解除协议》时,部分员工拒绝,转而寻求劳动仲裁。尽管8月份工资最终结清,但9月、10月工资及应得的赔偿金至今杳无音信。
可以看到,煎熬与挣扎,是留守“4S人”的真实写照。他们既在等待行业触底反弹的可能,也在用职业黄金期为转型支付成本。
03、“蛋糕缩水”成为所有从业者的挑战
雷克萨斯4S店针对离职员工的“声明”事件,折射出经销商体系在当下汽车市场剧变中的深层焦虑。
当新车销售利润持续萎缩,售后业务本应是4S店赖以生存的“压舱石”。然而,售后客户的流失已非偶发波动,而是结构性的趋势拐点。
首先,车主行为与消费模式发生显著变化。
F6大数据研究院预测,2025年车主平均行驶里程将继续下行趋势,跌破1万公里,直接导致进店频次减少。
同时,经济环境压力使车主消费趋于谨慎,即使是高端车用户(车价30万以上)也明显收紧维保开支。
此外,随着平均车龄增长,大量出保车主对价格敏感度陡然提升。4S店“原厂件+高工时费”的组合,价格普遍高出独立售后30%-60%,高端车主也日益看重性价比。
其次,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对传统售后模式形成双重冲击。
一方面,新能源车替代了部分燃油车的行驶里程,直接减少了后者的维保需求;另一方面,大量尚在质保期的新能源车,其售后业务体量本就小于燃油车,且被牢牢锁定在主机厂授权体系内,传统4S店难以分羹。
最后,豪华品牌4S店接连倒闭产生了负面连锁效应。
今年多家豪华车经销商突然坍塌,遗留的售后纠纷经媒体曝光后,严重动摇了车主对4S体系的信任基础,使得维系现有客户的难度陡增。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五大因素冲击的是整个汽车后市场生态。数据显示,上半年修理厂进厂台次与产值同样双双下滑,维保需求整体萎缩。
这意味着,无论是选择留守4S体系还是投身独立售后创业的“4S人”,面临的困境在本质上趋同——整个蛋糕在缩小。双方在存量客户的争夺上将不可避免地更加激烈,陷入一场“零和博弈”。
对于身处其中的“4S人”而言,无论选择哪条路径,挑战的艰巨性都前所未有。
活动推荐
推荐阅读
05-20
关注AC汽车
最新资讯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