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事实上,真实数据要低得多。
俞霁睬刚进入这个行业时,认为大概只有2万左右家汽配店,做到三个月时,发现大概有5万家,一年后发现有10万家,
现在,俞霁睬认为至少有50、60万家门店。
“到底有多少家,谁也没有精准的数据。很多店不登记工商信息, 街边搭个棚就营业了,就像公共厕所那么大”,俞霁睬说。
这行业整体的从业人员年龄在40岁左右,这年龄阶段的人,不怎么用智能手机,也不懂网络。
在神汽的客运团队平时给客户处理的问题中,80%都与互联网基础操作相关。
“有一个客户,在电话中已经要买了,我们还是花了半个小时来教他下单,浏览器是什么,链接是什么意思,一步一步的,什么都要给他讲”,神汽运营中心负责人贾檑萍告诉锌财经。
“你肯定无法想象,我们每个工作人员一天都要说上百个SKU”,俞霁睬说中国是一个万国车市场。
市场很复杂,仅SKU就达到了数千万个,而且汽修又有很强的技术性,“它更像是一个工匠的活”俞霁睬这么形容。
但是,修车又脏又累,在大多数人眼中,做汽配就等于没文化。
“现在年轻人都不愿做这份工作”。
从阿里开始涉及汽配,从上架的第一个脚垫开始,汽配+电商到今天已经十年了,这个行业还是雷打不动的“原始产业”。
02
贾檑萍告诉锌财经,那段日子大家每天都工作到晚上11、12点,没人能完成俞霁睬定的拓展商家任务,“打一百多个电话,有十个人愿意听一下我们讲什么,就很不错了”。
“小伙伴经常会进入心理的绝境期,没信心,这是很糟糕的事情”。
后来俞霁睬自己成立了一个创新组,自己带。
面对客户不愿意交入驻费时,直接边讲道理边喷:“你连尝试的心都没有,还做生意,一年3980,每个月才400块钱,是不是?算到每天,就十三块三毛,一盒烟的钱。这你还犹豫的话,还做什么生意?”
俞霁睬曾经是阿里B2B高管,花名“公主”,带过有名的铁军团队,出门谈的都是几亿美金的生意。现在,公主不得不接地气,为一盒烟而打上半小时电话。
俞霁睬靠自己完成KPI,向公司证明了汽配市场就在那,只要足够弯的下腰。直到现在,公司保留着传统,业绩最差的团队得交给俞霁睬带。
当锌财经问到神汽在线的优势是什么时,俞霁睬回答:
“我们靠自己的互联网运营能力,靠人。所以品类会很全,非常散,没那么的集中,更像平台”。
俞霁睬口中的互联网运营能力,指的是B2B电商平台,服务卖家和买家的服务能力,正是她10年前到阿里巴巴时熟悉的拓荒工作。
俞霁睬说:“大家都会说没有钱不要玩后市场,我觉得后市场钱不是最重要的,真正的机会是那些别人不太想做的,繁琐的事”。
这观点,和锌财经创始人潘越飞去年文章中所说的一样:明年,不妨干点脏活苦活累活。以前是工业时代,开着飞机往前冲,撞到一个是一个;现在是农业时代,逼着大家要做农民,一点点耕地。
03
然而,在俞霁睬的角度,这是典型的「传统行业出身与互联网出身在思维方法上的不同」。
“一般在传统行业做了很长时间的从业者,思维会被框住”,俞霁睬说,随后她又说了很长一段话:
“首先,如果什么都做是作死。在汽配行业有很多不错的商家,做了几十年,但销售半径只到所在市或省,那通过电商可以将半径扩大,由单一渠道变成全渠道,由地段为王, 变成流量为王”。
“而且,在淘宝里汽配是很小的细分类目,很难获得大流量,另外没有用针对汽配行业的运营方式,sku太多。除了脚垫类偏c端产品外,用户很难自己在平台买汽修产品。我们是中间撮合的角色,即是客服也像产品经理。客运团队会直接根据客户的需求给购买建议”。
“我们要调动商家,一起在平台上共融共生,完成全国全品类这件事,单交给谁都没办法实现,但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空谈模式务虚。
锌财经潘越飞2017年1月到访神汽在线,在大楼的门厅里,有一个大红色条幅横写着「每天盈利100w」。
半年后,同样的位置换成了「赋能商家,成就他人」。
“当时用一个月就完成了盈利”,当锌财经问到目标变化的原因时,俞霁睬回答:“既然证明了能跑通,那么新的核心是尽快做大。”
俞霁睬粗略的算了下,按照每个商家最低2000块的基础服务,保底2000个商家,最低一年有400万,还不包括抽佣及广告的收入。仅在神汽自己的汽修节当日,交易额就达到了2.8亿。
*本文转自锌财经,转载请标明出处!AC汽车后市场投稿、商务合作:17749713224(微信同电话)

































